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文化创意 > 文字新闻
揭露学术界的“马太效应”
发布时间:2022-03-28  来源:科技日报  

  1886年,当时的著名物理学家瑞利男爵向英国科学促进协会递交了一篇有关几个电动力学悖论的论文。但很快他就遭拒稿,理由是论文的内容相关性和质量没有达到期刊的标准。然而,编辑们马上又改变了主意,因为他们发现之前接收的投稿,瑞利的名字被遗漏了。当编辑们发现这是瑞利的大作,马上接收了它,并加紧致歉。这件事凸显了科学声誉的作用,也可以被称为学术界的“马太效应”。

  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甚至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形态领域,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类似的现象。那就是科学家的地位和声誉可以带来额外的关注和认可,同样申请成果,作者、研发机构、团队不同,获得的认可、评价、能够转换的有形资产很多情况下大相径庭。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湛庐文化近日引进出版了《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一书。这本书谈到,科学家社团“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在1999年开始隐去了论文稿的作者姓名,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瑞利男爵的经历,也就是稿件署名中如果出现了显赫的科学家的姓名,得以发表的可能性将因此提高9.4%,而稿件中资深作者的姓名被隐匿,发表的可能性反过来会下降7.2%。

  另一项随机的对照实验,则将同样的论文,在两次初审程序中,一次隐去作者姓名,另一次则保留作者署名。事实证明,暴露姓名的知名作者因此获得的发表概率显著增加,而隐匿姓名获得的发表概率则下降。另外,如果论文评审能够确保评审者的匿名,上述效应的波动数值会更加明显。这意味着,地位已知的作者容易受到“姑且信之”态度的纵容,也就是相对牵强的论证、不太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也可能被评审者接纳;而没有地位或未显示姓名的作者,无论在研究设计还是研究方法上都要经历更严格的审查。

  科学界、学术界广泛存在的“马太效应”,相当程度上有失公平。《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书中进一步推导分析指出,当两位不同级别的科学家做出独立的科学发现时,无论在大众舆论场还是学术圈子中,“功劳将归属声望更高的人”。

  也就是说,声名显赫的科学家与不那么知名的同事甚至学生合作时,哪怕前者署名靠后,大众和同行也都将主要议论前者。人们会认为,声名显赫者是创意提出者以及项目带头者,而资历尚浅者只是执行者。这是一个失衡的荣誉机制。

  更糟糕的是,当名人与不那么知名的合作对象合写的作品出现了差错,比如撤稿,有抄袭问题,结论或者论证过程弄虚作假,责任的分摊机制就发生了反转。《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中指出,资深作者大多能从上述尴尬事件中安然撤出,不会受到过多的负面影响,而那些资历尚浅者尤其是研究生或博士后往往会被终结学术生涯。

  “如果与爱因斯坦合作撰写的论文被撤稿,这怎么可能是爱因斯坦的过错呢?”这是科学界、学术界运作机制之中,迄今仍然存在的令人遗憾的问题。

  《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这本书严格意义上要归于“科学学”,也就是对科学研究本身的特点和问题进行规范化研究,找出广泛存在的问题。比如,我们能够对不同学科的不同学术产出量进行一个量化评比吗?为什么不同学科,乃至同一学科的不同科学家在论文撰写、理论研究、实践实验等各方面的成果产出,有时呈现出很大差异?

  本书作者王大顺和巴拉巴西两位教授深刻解析了科学研究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并得出了深刻洞见。全书内容趣味性和可读性很强,可帮助科研工作者、有志科学研究的青年学生以及关心科学研究的大众读者认清科学的演化、机理以及科学研究成果产出的规律。

上一条:癌症患者肿瘤中存在天然抗体,为癌症治疗开辟新方向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