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扬州高新区围绕“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战略定位,加快产城融合,园区面貌得到整体提升。“今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聚焦‘新产业、新人才、新城市’,不断提升产城融合互促发展水平,为园区高质量发展赋能。”扬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叶华生说。
新产业
突出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扬州高新区地处市区西南方位,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智能装备、生物健康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过去一年,扬州高新区全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283.7亿元,其中35家装备制造产业规上企业全年实现开票销售149.2亿元,产业优势持续凸显。
一组数字直观呈现高新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1年,完成列省重大项目1个、市级新开工工业重大项目5个、新竣工工业重大项目7个、新达产工业重大项目4个,完成新开工服务业重大项目2个。
记者近日在园区企业赛分科技扬州生产基地内看到,四条生产线火力全开,正加速生产新冠疫苗核心填料。“2020年,赛分科技一期建成投产,建设期间,高新区为我们提供了全流程‘保姆式’服务。”苏州赛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干说,2021年11月,赛分科技二期落户高新区,预计2023年上半年正式投产,全面达产后年销售额预计可达30亿元。
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去年以来,扬州高新区通过“挂图作战”、全面推行“红蓝章”预审批制度等创新机制,减时间、简环节、优流程,实现“拿地即开工、开工快建设”。目前,园区28个在谈项目加速推进,22个在建项目加快建设步伐。
新人才
精准招才引智,铸就发展“硬核”
上周,扬州高新区管委会会议室内,一场跨越万里的海外人才视频招聘会正在进行。参会者不仅有企业高管、园区管委会相关人员,还邀请了邗江区“科技镇长团”成员、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李阳平进行把关。
一个多小时的视频招聘会上,海外人才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与未来发展计划,企业负责人也就单位概况、引才政策、服务保障和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与应聘人才进行了深入交流。最终,一名海外人才与参会企业达成初步意向。“视频面试、线上招聘,扬州高新区以更便捷、更高效的形式精准定位对口人才,为企业发展引入新鲜血液。”参会企业负责人说。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层次人才。为了突破传统招聘模式的局限,近两年来,园区立足区域人才高地定位,积极探索人才交流与引进方式的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后援。”扬州高新区党政办副主任孙嵩说。
去年,借助“科技镇长团”的高校资源优势,高新区还主动赴西安、上海等地的高校开展“才聚高新·智汇园区”科技人才对接活动。“目前,西北工业大学已在园区建立实践学习基地,该校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刘伟、罗皎也带队来园区进行了实践交流。”孙嵩介绍,接下来高新区将继续突出精准化引才,继续发挥好“科技镇长团”“三站三中心”纽带作用,引进创新人才和团队。
新城市
提升园区面貌,推进产城融合
连日来,在扬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入口处,街景提升一期工程正热火朝天地开展,工人们正忙着对景观节点进行重新布置和改造,以提升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园的绿化品质。
今年2月末,高新区街景提升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根据规划,本次提升工程将重点对南部快速通道至吉安大桥段、生物医药产业园入口等道路和节点进行整治和提升。“一期工程总投资约4000万元,改造面积约160000平方米,计划今年9月竣工。”高新区规划建设局管理科科长赵平平表示,该工程对进一步改善园区面貌、加快产城融合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产城融合,城市是基础,产业是保障。只有不断推动城市更新,持续完善服务配套,才能实现产业、城市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叶华生介绍,2021年,高新区完成了华师大邗江实验学校、宏溪三期安置小区等民生工程,开展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行“一个公司管一片”的大物业管护机制,园区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城乡环境有效改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
扬州高新区目前有近6万常住人口、5万产业工人和5万大学生,如何借助人口人才优势,打造以创新为主导、宜居又宜业的科创新城?叶华生表示,将坚持规划引领,通过产业园区、扬子津校区、生活片区的互动并进,形成“产城人”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未来,我们将依托古运河、高旻寺等生态文化资源和扬子津高校资源,深入谋划运西片区‘创新社区’建设,预计到‘十四五’末,园区本科以上人口可净增加1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