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月16日从市发改委获悉,近日,《合肥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0000亿元,初步建设成为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中心。
发展质量和能级将实现突破
《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发展质量和发展能级将实现关键性突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服务优质、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规上服务业企业总数达到2500家,服务业市场主体数达到175万家。
根据《规划》,全市服务业集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品牌更加鲜明。力争到2025年,梯次建成100家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园区),营收超百亿元集聚区超10家。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达到12家。
另外,随着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等高水平开放平台相继建成,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将更加健全。
聚力打造两大核心服务业
《规划》提出,我市将以建设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中心为目标,助力国家中心城市服务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提升,聚力打造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两大核心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务会展三大支撑服务业,稳步提升文化创意、现代商贸、旅游休闲、健康服务四大品质服务业。
“科里科气”的合肥,将在科技服务上发力。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引领,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节能环保等服务产业。力争到2025年,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8%,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规划》明确,依托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推动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大力推广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高端软件等。力争到2025年,全市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基本建成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数字经济高地。
构建支撑体系提升服务业品质
我市将以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及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为引领,构建适配新发展格局的国内国际物流通道网络。力争到2025年,形成具备鲜明“通道+枢纽+网络”特征、供需适配、智慧高效、绿色韧性的现代物流体系,将合肥打造成为衔接长三角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综合性国家物流枢纽载体城市。
现代物流飞速发展,现代金融也在做大做强。我市将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科创金融、产业金融、绿色金融、跨境金融等,努力形成健康有序、创新发展、服务优质、风险可控的金融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2.5%,金融服务能级显著提升,建成区域性科创金融中心。
重点推动会展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形成品牌知名度和产业竞争力,将合肥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商务会展服务中心城市。
稳步提升文化创意、现代商贸、旅游休闲、健康服务四大品质服务业,打造区域性文创中心、长三角重要的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加快申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力争到2025年,打造50条精品旅游线路和100个网红打卡点,将合肥打造成为创新型“旅游强市”和全国特色旅游目的地,基本形成主体更加多元、产品更加丰富的健康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