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是一座不断乘势发展的开放之城。
全市“两山”发展大会以来,丽水接轨上海迈出关键实质性步伐,长三角招商中心、旅游推广中心,建立张江丽水国际科创中心、长三角G60(丽水)科创基地应运而生;各县(市、区)与上海各地建立合作互动关系,累计实施合作项目183个;山海协作成果丰硕,新建6个合作产业园和11个科创飞地、12个产业飞地、17个消薄飞地,累计实施产业合作项目746个,到位资金951亿元;华侨要素加速回流,成功举办2届世界丽水人大会、4届侨博会,创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累计引进侨资项目89个,到位资金72亿元;去年,浙江自贸区丽水联动创新区获省政府正式授牌……丽水对外开放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
山再高、路再远,也改变不了丽水成长为开放创新之城的气魄与行动力。如今,“问海借力”成为丽水解决开放不足问题,架设向海发展大通道大平台、汇聚内外开放的机动势能的关键“密钥”。在新征程中推进开放发展,丽水正在不断续写新的精彩篇章。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重点聚焦长三角沿海发达城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RCEP和国家自贸区战略,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联动区、中国(丽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浙江自贸区丽水联动创新区……自全市“两山”发展大会以来,丽水以一系列开放举措拓展了经济合作的新空间,也为创业者带来了崭新的市场机遇。
在互联互通的长三角城市群中,如何找准位置、凸显优势?丽水给出的答案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山海协作、接轨上海为抓手,推进以产业引育为重点的全方位合作,构建项目共引、产业共建、互利共赢新格局”。
多年来,丽水和上海的互动融合不断,一路升温。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这一相融更是在2019年迈入新征程。
这一年,《丽水市全方位深度接轨上海、高质量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出台。也是在这一年,全市九县(市、区)均在与上海各区建立一对一紧密型结对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开展新的“飞地”合作,积极推动市内各类平台分类对接上海重点平台、园区、企业集团,丽水工业园区、缙云经济开发区、云和工业园区成功与上海平台签订了合作协议。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要求,丽水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2020年9月,衢宁铁路开通,遂昌、松阳、龙泉、庆元终结不通铁路的历史;同年12月,衢丽铁路正式开工;去年6月,金台铁路首发列车从台州出发,途经缙云壶镇站开往永康……随着一条条“长龙”在处州大地上飞驰,高山大河不再是难以逾越的天堑,秀山丽水“依山问海”的步伐迈得更大、更稳。
丽水的创新实践精神,为对外开放建立了根系,也牢牢把握了前行的时机。
今年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正式开始实施协定。丽水的浙江锐昌单丝科技有限公司第一个享受到RCEP“红利”,将货值17891美元的尼龙单丝产品销往日本,获得3.9%的关税优惠待遇,较过去的基本税率下降了0.4个百分点。
“RCEP实施后,公司出口的产品可以凭协定原产地证明享受关税优惠,并逐年递减,直至零关税。”浙江青山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季灯平告诉记者,“这是政策红利,更是开放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
持续推进平台扩能升级
推进平台扩能升级,有利于提升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让丽水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在经开区,丽水机场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去年7月,《丽水机场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正式出台,明确将创新构建以临空和生态为特色、五大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4+1+N”产业体系,推动空港经济区成为集机场、轻轨、高速、快速路等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整体打造丽水市的“绿色空中门户、现代服务园区、生态空港新城”,形成具有鲜明丽水特色的以现代化服务业为主导的“丽水发展之翼”。
依托丽水机场和空港经济区,我市将以航空运输为基础,以航空教育培训、通用航空运营、综合航空物流、高端临空商务商业和生态文旅休闲等五大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构建生态绿色型临空产业体系。
另一方面,丽水机场和空港经济区将被打造成为丽水经开区和丽水市现代化服务业升级优化的活力源,使临空产业成为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新发展极,为丽水经开区率先建成千亿级规模高能级高质量战略平台、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0强,丽水市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进一步转型升级、促进“两个较快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需求主导、高端发展;改革创新、特色发展;统筹规划、有序发展;生态友好、绿色发展;内培外引、专业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丽水统筹考虑空港经济区产业选择、产业发展时序和产业空间结构具有其现实意义。
推进开放发展,丽水还注重内外联动,让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建设一批高能级科创飞地,在境外布局一批产能合作载体”成为丽水形成外向发展强劲势头的必经之路。一个经典的案例是,丽水在上海张江布局丽水国际科创中心,在丽水经开区打造生物医药加速器,形成了“研发在上海,生产销售在丽水”的沪丽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成功吸引了纳斯达克、港股和科创板上市的行业领军企业和优秀人才的目光。
不仅如此,丽水还在外布局“消薄飞地”“产业飞地”“科创飞地”等,有效实现了山海资源的互融互通。以上海张江科创飞地为先发落子,丽水逐步对接长三角区域,不断拓展“飞地版图”,重点推动杭州丽水数字大厦、义乌莲都大厦、宁波—丽水山海协作“飞地”等加快建设。
海外“飞地”,则打通了丽水多点布局、有梯度的“出海”通道”。丽水经开区在海外建立了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飞地,利用合作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拓展产业布局、协同产业招商,同步推进产业“引进来”与“走出去”,并在英国伦敦、美国硅谷设立了孵化器,在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海外招商点,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项目入驻。
壮大汇聚市场主体力量
要激发区域增长极的活力源,市场主体力量不可或缺,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外贸市场主体培育计划等,便成为壮大这一力量的关键举措。
在丽水的经济版图上,国有经济已崭露头角。过去5年,丽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进有退优化国有资本布局,促进国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使国资国企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市场化转型不断加快、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向着“成为具有市场化国际化眼光的现代化企业”的目标不断迈进。
作为“重大战略推进者、经济发展排头兵、城市建设主力军”,国资国企不断发挥国有资产优势和市场化投融资优势,主动承担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经济效益低但社会效益高的全市重大基础项目和民生项目,并聚焦新兴产业链、价值链,重点发展水经济、现代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数字经济等有比较优势的高质量绿色产业。
“丽水山泉”的成功是经典案例之一。作为丽水体量最大的国有企业——市城投公司盘活水资源、做大水产业的拳头产品,“丽水山泉”瓶装水为丽水发展水经济打响了“第一枪”,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与日俱增。在前不久省委召开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大会上,“丽水山泉”作为创新举措和典型案例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
在国企不断展现实力与担当的同时,丽水不断优化完善国资布局结构,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教育文化领域,到立足新时代新起点加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投入,国资布局无处不在。这两年,新成立的大花园教育公司、市智慧城市公司、市数管公司等一批新兴产业发展平台,都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全市“两山”发展大会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新增出口实绩企业的培育工作,相继开展了万企贸易成长计划、小微三年行动计划等,不断扩大外贸企业总量,努力培育竞争优势,不断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外贸在复杂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下稳中有进。
借势利好政策,本地企业迎来了新一轮市场扩张机遇。去年,全市有出口实绩企业数首次突破千家,达到1008家,其中生产型企业683家,占全市总数的67.8%,流通型企业325家,占全市总数的32.2%。新增企业将会成为我市外贸出口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从出口规模看,2021年全年外贸出口实绩企业实力也有所提升,出口超亿元企业达到了6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