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新决策,这股春风吹进了常熟市琴南乡,心灵手巧的农民们自发摆起了路边摊,搞起多种经营。40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初的路边摊不断升级,如今不但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专业市场,还走起了国际化商业模式,引领常熟服装走向世界。
从马路市场到大棚市场
改革开放使生产力得到解放,把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原城南公社(后更名为琴南公社、琴南乡)党委书记夏祖兴回忆往事时说,当时常熟人多田少,而琴南乡人均耕地仅0.58亩,村民单靠务农收入很低。于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心思活络的常熟人开始搞多种经营,农民们利用农闲时间在家里做衣服搞副业,或沿街摆摊,或走村串巷,或托人寄卖,办法多样。
1983年,有农民看到当时常熟南门汽车站十字路口来往车辆多、人口流动性大,认准是块“风水宝地”,就在马路两旁席地摆摊推销服装,地摊越聚越多。“马路市场”影响了交通,而且露天摆摊风吹日晒也十分辛苦。夏祖兴天天上下班经过,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有了个念头:能不能把这些沿路摆摊的农民集中起来办成商场呢?他鼓起勇气把这个想法放到公社党委会上讨论,形成了一致意见,后来还得到了市领导的鼓励和支持。
农民自办服装市场的念头有了,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怎么办?琴南乡党委和政府招来了原琴南乡多种经营服务公司副经理顾邦君。顾邦君不负众望,采取边征地、边规划、边设计、边筹资的办法,解决了“开头难”的问题。他把商场地址选在南门汽车站对面,计划征地8533平方米。但那里地况复杂,有私人露天粪坑27只,高压电线杆12根,还要搬迁5户人家,乡里于是让湖泾村联营商场,村场协力联办,顺利解决了征地问题。至于资金,则采用了集资、借贷、联营等办法,东拼西凑,筹集到了60万元。
1985年2月20日,商场正式破土动工,历经前后80天建成了7米高的两只大型玻璃钢棚、4间120平方米面积的冷摊瓦平房,共计2500平方米,这就是最早的“招商场”。5月10日,常熟市招商场开张试营业。在乡党委、政府的合力引导下,两年之后,越来越多农民走进了招商场。
从大棚市场到商贸中心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凌晨三四点,勤劳的农民已经推着三轮车踏上了前往招商场的“致富之路”。很多人白手起家,天还没亮就等在了市场门口——一天之中生意最好的时候就是天亮之前,去晚了摊位就有可能被其他人临时占据。
“那时一个摊位才一米见方,可是就算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顶着寒风走进市场,就可以感受到市场里的人气要把你融化。后来商户生意做大了,我们就整合摊位,6个摊位并成一个,接着又打造门市部,总之商户的生意越来越大,服装城也越来越大。”原常熟服装城集团有限公司纺织品交易市场党总支书记、总经理陆毅观是琴南乡新建村人,先后担任了服装城五金市场、招商场、纺织品交易市场总经理,见证了服装城的形成发展和壮大。
1992年,常熟服装城形成了4个营业区6000多个门店。从1993年起,服装城从单一经营服装到开始多元化投入,先后建造了10多家商务写字楼,形成了纺织品、布匹、羊毛衫、五金、鞋业、床上用品等众多专业市场。2003年,服装城市场实施就地改造,变传统批发市场为现代化商贸大厦集群,三年累计投入70多亿元,建成60多项重点项目,建成全国最大的“鞋业中心”、市场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男装中心”等一批综合商务大厦,经营面积由100多万平方米增至280多万平方米,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2012年起,服装城市场交易额达1002.83亿元,连续六年实现交易额破千亿,服装城的市场规模、商品成交额、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和综合实力使其跻身“全国十大服装专业交易市场”前列。
至2017年底,服装城市场经营面积350多万平方米,店铺摊位发展到3万多个,拥有35个专业大市场,商铺出租率达99%,市场成交额达到1500亿元,实现了“办一个市场,兴一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为常熟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从2017年开始,每天早上三点,叫醒服装城商户章代美的是她的“世界梦”。这个20年前摆地摊起家,在服装城打下一片天地,产品覆盖全国600多家超市的小女子,如今想要用“常熟制造”征服世界。为此,她每天要赶在5点开门营业前,准时起床自学英语,有时候还要自学两句法语。从2016年参加服装城组织参展的CHIC展,接到外商的第一单,到参加服装城跨境贸易采购对接会、专题推介会,再到今年频繁出国考察洽谈,现在的章代美越来越国际化,也越来越有自信。
自2012年起,针对单一内贸增幅迅速回落趋势,常熟服装城开始酝酿专业流通市场改革。2016年9月,服装城获商务部等八部委批准列入第三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标志着以内外贸融合为主要特点的服装城综合配套改革在常熟全面展开。两年来,改革红利加快释放,效应逐步显现。2017年7月,服装城开通市场采购“中亚专列”,开辟了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抵达中亚五国的跨境物流新通道,大大缩短了出口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截至今年8月,已常态化开行30列,累计出口1343箱,发送运量3.4万吨,出口货值1.3亿美元。
2017年,服装城市场成交额达1488亿元,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商品货值13亿美元,拉动市场成交额增长5个百分点,为常熟外贸出口增长贡献近8个百分点。今年1至8月,常熟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货值超8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的7.48%。试点也加速了常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贸易互动往来,拓展了国际市场新通道和辐射面。
如今,服装城市场正逐步变成一个全球性贸易平台,阿里速卖通、Wish等跨境电商平台服务机构先后入驻,服装城周边工业园悄然升级,从低端加工制造转型为创意设计、现代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更多配合外商居住居留、文化娱乐、特色餐饮的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中,服装城正向着“国际商城”目标迈着坚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