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一排排井然有序的葡萄架下,棕褐色的枝蔓绑上了蓝色的带子,浅绿的小芽苞开始萌动,洋溢着春的气息。毛竹山的村民在忙碌着给葡萄绑蔓、修剪。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考察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走进葡萄种植园,鼓励大家坚持科技兴农。
“把你的贡献就写在大地上!”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我在福建时就抓科技特派员,现在全国都在推广。农业技术人员就是要下沉到农村基层来,就是去干具体的出实际成果的事情,这就是你们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激励着村民做大葡萄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去年我们村仅种植葡萄的人均纯收入就达2.5万元,特别是科技特派员带领我们改良葡萄品种,葡萄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3月3日,毛竹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新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毛竹山村,毛竹漫山遍野,因此而得名。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葡萄产业,更让这个小山村远近闻名。
“总书记关注特色产业,关心科技特派员让我感到特别温暖,浑身充满了力量。”2021年5月,作为科技特派员,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站长、广西农业科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研究员张瑛来到了毛竹山村。
全州县是广西主要的葡萄产区之一。这些年来,张瑛到全州县指导葡萄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工作,足迹遍布那里的田间地头。
“品种单一,种植架式比较老旧,产业规模小、品牌度低、品质不高、同质化等问题突出,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缺乏稳定的抗风险能力。”作为葡萄专家,张瑛很快找到了毛竹山村葡萄产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张瑛的到来,让毛竹山村的村民很快感受到了新变化。从开展葡萄栽培技术培训,帮助种植户提高种植水平到引进优新品种,改良当地的品种结构,再到给种植户提供葡萄苗木和葡萄销售渠道,解决产品销售问题,近一年来,张瑛忙个不停。
在毛竹山村,和张瑛一样在忙着的农业技术人员还有全州县农业农村局水果站副站长李萍。
“按常年气候,3月上旬葡萄萌芽,今年早春温度低,回升缓慢,估计会推迟一周左右。”这几天,李萍在忙碌着指导村民开展改种葡萄新品种的前期准备和现有葡萄的春季管理工作。
村民王世端在村里很早就开始种植葡萄,但是因为品种老化,一直卖不上好价钱。在李萍和张瑛的指导和鼓励下,老王在村里带头种植了2亩葡萄新品种阳光玫瑰。
“阳光玫瑰又香又甜,去年游客到葡萄园里采摘,能卖到30元一斤。”2021年,王世端种植葡萄的年收入达6万多元,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
如今,王世端成为毛竹山村葡萄种植的骨干。更让他开心的是,2021年8月,他种的葡萄荣获2021年广西“好种好品”擂台赛“好吃葡萄”金奖。
葡萄园里来了大专家。去年张瑛还引进了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和广西葡萄创新团队的专家团队,为毛竹山葡萄产业规划和种植提供咨询和技术保障,葡萄产业真正成为村民致富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小葡萄还有大动作。2021年以来,当地党委、政府邀请专家对毛竹山的葡萄产业进行了规划,组织实施了葡萄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葡萄品种、架式及栽培模式提质改造等项目,助农增收。2021年,桂林市科技局下达了“优质葡萄新品种引进及栽培示范”项目,示范地点在毛竹山村。
目前,毛竹山村示范带动周边种植葡萄3000多亩,形成统一品牌、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
“现在大家对发展葡萄产业的信心更足了。”王新明说,目前全村种植葡萄320多亩,包括南玉、红地球以及阳光玫瑰、春光、蜜光、妮娜皇后等新品种。2021年5月还申请了商标,毛竹山葡萄成了当地特色农业的闪亮名片。
“毛竹山,葡萄香,共同富裕奔小康。”如今的毛竹山村,一栋栋小楼房坐落在青山绿水当中,进村道路、污水处理厂、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相继完善,展现出一幅桂北特色的美丽画卷,如诗如画。
葡萄熟了,也带火了毛竹山村的乡村旅游,毛竹山村村民的人均收入由2020年的3万元提高到2021年的3.5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科技兴农,要求农业技术人员要把贡献写在大地上,为我们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来宾市副市长杨远艳说。
“期待着全国两会带来好消息,为我们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才湾镇党委书记唐亚军说,“下一步,我们将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村民精神风貌,打造更具人气和魅力的‘幸福毛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