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宝山杨行镇紫辰苑69号居民楼的孩子们纷纷放学回家。一走进小区,孩子们便呼朋唤友地冲到了一楼的“小客厅”,欢声笑语顷刻间传遍了整栋楼宇。
“童欣楼”是由69号楼的“宝爸宝妈”们共同组建的“活力楼组2.0版”。为了更好组织孩子们活动,大家还自筹了“楼建金”一万余元。69号楼的“大管家”居民肖征昇告诉记者,“楼建金”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楼宇内各家各户回收纸箱子的费用,积少成多后,由他负责把“楼建金”的收集和使用情况定期向大家公布。“只有同意人数过半,才会动用‘楼建金’,大部分用于举办各类楼组活动和购买公共物品。”
“宝山区活力楼组2.0”最大的特点就是参与者的“年轻化”与巨大的“溢出效应”。除了“紫辰苑”,在活力楼组2.0升级打造的过程中,像这样令人耳目一新的特色楼组在宝山区可谓是“花开遍地”。
淞南镇淞南一村居委会下辖三个自然小区,其中,淞宏苑小区建成于2000年,共有16个楼组。“活力楼组”建设不仅改善了楼道环境,拉近了居民之间的距离,更提高了居民的自治热情。
淞南一村居委会通过各类会议、活动,对活力楼组创建工作进行宣传动员,楼组长们则积极响应,自发来到居委会申报创建活力楼组。
淞宏苑小区的“睦邻楼”、“绿化楼”、“悦绘楼”3个活力楼组,个个特色鲜明,让居住在楼道内的居民感到非常骄傲。无论是楼道装饰、栏杆刷漆,还是绿植养护、卫生包干等,楼道内的居民几乎都是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自治氛围。
大家从被动变主动,从看客变主人,营造了融洽友好互助的睦邻氛围,也提升了居民在社区内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加装电梯”是许多宝山“老宅”居民的心之所向。在大场镇大华四村五居,党总支运用“三五T”工作法(即引导楼组居民共同保持“三无”清整、组织“五个一”活动、商议特色主题文化以及结合加装电梯推进)打造“活力楼组”,为多层电梯加装赋能增效。
在加装电梯推进过程中,大华四村五居党总支逐渐认识到,政策瓶颈和资金缺位已不是老公房加装电梯的首要难题,统一居民的意愿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楼组自治”恰恰能很好地平衡这一难题。
当居民们为了加装电梯争得面红耳赤时,党总支借助活力楼组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做月饼、做重阳糕等活动,将大家聚在一起、乐在一起,让居民能够相互沟通、相互谅解。同时,党员居民还率先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带领楼组长、志愿者等楼组骨干力量上门开展思想工作,逐步打破了加装电梯壁垒。
此外,党总支还通过制定楼组自治公约等方式激活居民主体意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民主建设,一起参与制定加梯方案,共同推进电梯安装的各项事宜。
走进“变形”前的吴淞街道淞滨支路15弄5号楼,入眼的是杂乱的电线、冷清的楼道。住户们行色匆匆,很少在楼道驻留。交流少、活动少,楼道就只是一个堆物的通道,楼组长几度愁眉不展,居委干部也是苦无良方。
为改善楼组现状,激发居民参与楼组建设的热情,李金居委会结合前期调研和实地走访,为5号楼量身定做了个性化的楼组自治建设方案,并开展了符合楼组居民实际的特色活动。
从最初的只有1位居民参加,慢慢发展到2个、3个……现在,只要有时间,楼组居民都会走出家门,在楼道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色彩。
在楼组建设过程中,李金居委还挖掘出了两位“楼组达人”:家住一楼的驾校教练杨阿姨和六楼的退休教师徐老师。
杨阿姨颇有创意地拿铁网围住楼道里杂乱的电线,并自掏腰包为楼道添置了绿植盆栽。
徐老师则发挥自己绘画特长进行墙面彩绘,画出了楼组居民共同的心声。
楼道变美了,居民间的关系拉近了,大家进出楼道有了笑容。墙面上的手绘画还吸引了不少其他楼组的居民前来观赏拍照,并发到了社交媒体上,引得众多朋友围观点赞。
党建引领、政府“搭台”、居民“唱戏”、第三方指导,近年来,宝山区以此模式将楼组作为撬动基层治理创新的支点,切实发挥“活力楼组-活力楼群-活力社区”辐射效应,共培育活力楼组3500余个,其中三星以上646个,获评2018年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目前,宝山区活力楼组2.0走访验收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更多有亮点、有特色、有活力的星级示范楼组亟待挖掘。未来的“宝山活力楼组2.0plus”将通过开展“活力社区”增彩行动,打造1000个“活力楼组”和12个“活力楼群”,进一步健全自下而上的议事协商、群众评议、建议征集等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内生动力和自治活力,努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实践地。
“宝山活力楼组2.0plus”,热爱活力社区生活的您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