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虎年新学期即将开学,浦东教育再传利好:“双一流”建设高校增至3所,其中位于张江科学城的上海科技大学是首次入选。
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3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首轮监测数据和成效评价,“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全国共有147所高校上榜。除了新晋入围的上海科技大学,浦东另两所高校——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则是继首轮入围后第二次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相比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此番第二轮建设名单中新增了7所高校,其中就包括位于张江科学城的上海科技大学。
建校不到10年跻身“双一流”建设高校
上海科技大学成立于2013年,是一所创办不到10年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学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其办学定位是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该校入选“一流学科”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学校集全校之力、发挥跨学科优势加以建设的核心建设学科,其特色在于教学科研与光子大科学装置应用紧密结合,目前已在功能材料、生物大分子材料、拓扑量子材料等领域产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心怀‘国之大者’,矢志创新致远。”上科大方面表示,开启“双一流”建设新征程后,将继续以服务国家创新战略为使命,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对标世界一流大学,优化学科布局,培养科技创新创业拔尖人才,产出高质量的创新成果,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在新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将紧紧抓住张江地区以大科学装置为代表的国家级科研平台为学科发展带来的机遇,努力在功能材料、生物大分子材料、拓扑量子材料、光子大科学装置材料表征和数字材料等重要前沿方向形成标志性成果,在能源、信息、健康等领域作出具有战略支点特征的科学贡献,培养从事前沿基础研究和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技术研发的高层次、国际化的创新创业人才。
两所高校三个学科持续开展第二轮建设
与首轮不同的是,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下转3版) (上接1版)上海海洋大学的水产学科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中医学在完成首轮“双一流”学科创建后,将在继续开展第二轮创建。
中国是水产品消费大国,2019年水产养殖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二,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6公斤,为世界人均数值的两倍。位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水产为显著特色、具有108年办学历史的多科应用研究型大学,其水产学科连续两次入围“双一流”学科建设。目前该校从事水产学科教学、科研的教师有280余名,水产学科师资整体进入国际一流水平,该校因此成为国内外高校中水产类专任教师最多、占比最大的高校。经过首轮5年的“一流学科”建设,在水产养殖和渔业资源与捕捞领域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带动了上海海洋大学综合办学实力进一步提高。该校远洋渔业国际渔业履约团队已成为国内一流、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智库,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不仅强化国际渔业治理中的中国话语权,也为国际渔业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位于张江科学城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与地方政府“部市共建”的中医药院校,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该校中医学学科在建校之初便已设立,60多年来立足“海派中医”特色,拥有以裘沛然、刘嘉湘、朱南孙、严世芸、施杞等国医大师为代表的一批著名中医教育、临床大家,是首批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中医学学科。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和中医骨伤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和中医医史文献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该校中药学学科创建于1972年,是全国首批中药学博士点,在教育部第二、三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均列全国第一;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获得“A+”。中药学学科拥有多个国家、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聚焦中药生物技术与资源可持续利用、中药质量标准、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源于中药的创新药物研发、交叉科学前沿探索等研究方向,在中药生物技术、质量标准、有毒中药安全性评价、多学科交叉与前沿探索等方向形成鲜明的特色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