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出台,进一步优化覆盖全产业类型、全周期管理的产业用地政策体系,实现产业用地“经济密度”和“科创浓度”的双提升。
新政围绕提升工业用地高效配置,从实施工业用地容积率限低、保障产业用地规划发展空间、支持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土地立体开发利用、实施差别化地价政策、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空间、加强全过程监管服务7个方面提出20条政策举措,有效保障我市产业用地需求。
新政进一步扩大了政策支持广度,实现产业类型全覆盖。新政提出,对初创企业、小微企业,通过支持政府平台公司建设高标准厂房和加强运营管理,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对生产型企业,可通过分段出让、先租后让、长期租赁和弹性出让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满足其生产需求;对科技研发企业,支持“工业+科研”“工业+商办”等混合产业用地模式,满足其个性化用地需求。“聚焦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产业体系,我市形成了涵盖小微初创企业—生产型企业—生产研发企业—高科技企业的全类型用地政策体系,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多元化用地需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何进一步提高产业用地经济密度?工业用地“二十条”给出的答案是:继续扩大产出 “分子”,缩小用地“分母”,提高亩均“含金量”。一方面提高节地标准,缩小用地“分母”。提高用地容积率标准,鼓励工业项目利用地下空间建设仓储、停车设施以及生活配套等设施,对工业用地结建的地下空间不收取土地出让金,实现增效不增地。另一方面提升用地效益,扩大产出“分子”。对属于省市支持发展的重大产业且亩均税收达到准入标准的工业用地,可按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开展低效用地腾挪盘活和改造提升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低效存量资源“退二还一”“退二优二”“退二进三”。
新政还积极探索混合产业用地,吸引创新要素集聚,提升无锡产业用地“智造”水平。在空间布局方面,我市将优先在太湖湾科创带、梁溪科技城、宛山湖生态科技城、洗砚湖生态科技城等重大战略区域实行新型产业用地政策。在功能布局方面,支持工业、仓储、研发、办公、商服等用途互利的功能混合布置,为新型产业用地提供丰富的多元化设计空间。相关人士表示,工业用地“二十条”将通过最具竞争力的混合产业用地政策吸引最具创新力的企业落地,助力无锡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