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徐家汇体育公园综合馆——“万体汇”即将启动部分试运营,正式拉开徐家汇体育公园焕新亮相的序幕。“万体汇”内有33片羽毛球场,也使这里成为上海市区规模最大的羽毛球。虎年新春,广大市民就可以来此运动健身。1月29日,记者提前探营,揭开“万体汇”的面纱。
徐家汇体育公园地处寸土寸金的上海城市核心区,占地面积35.96公顷,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区域内包含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的上海体育“三件套”,以及此次率先投入部分试运营的徐家汇体育公园综合馆“万体汇”,建成后的徐家汇体育公园将成为上海设施设备最齐全的体育文化聚集区之一。
“万体汇”位于徐家汇体育公园西南角,是区域内唯一一座新建场馆。线性的建筑体目前连接东西两端轨交1号线、4号线上海体育馆站和11号线上海游泳馆站。建筑设计为地下共两层,地下一层设置为层高较高的球类运动空间,地下二层为普通层高,预留大空间满足未来不同运动项目需求。
走进“万体汇”,青白相间的明快色调,十多米的挑高宽敞空间,馆内的视觉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此次率先投入试运营的场地为综合馆地下一层的局部场地和部分室外场地,包括羽毛球场33片、乒乓球台30张、网球场5片(室内1片,室外4片)、室外篮球场(全场4片,半场8片)以及室外足球场(七人制1片,五人制4片)。
有数据显示,上海每万人拥有羽毛球场地1.92片,长期处于“僧多粥少”的困局。综合馆局部试运营将一定程度缓解目前本市体育场地设施的供需矛盾。
场馆设计处处巧心思。在馆内大厅,可以看到室内地面设计了跑道,从视觉上强化了场馆的运动元素,让健身者可以更好地融入环境。综合馆本身是一个长条的线性空间,跑道作为装饰性的元素还能起到场馆空间指示性的功能,同时又指引了地铁的位置与方向。
综合馆东面设计了下沉式的篮球公园,这样可以满足地下一层在东立面有完整的采光和通风,使地下建筑拥有与地上建筑相同的空间品质;同时,下沉的篮球公园与综合馆地下一层在同一个标高上,使综合馆的室内运动与篮球公园的户外运动形成互补,整体提升了市民运动的体验感。
综合馆为何向下伸展?据场馆设计方HPP介绍,徐家汇体育公园改造清除了场地内大量与体育无关的设施建筑,仅保留了上海体育“三件套”,这些建筑都是上海市民印象最深刻的城市名片,因此,场地内唯一一个新建建筑综合馆也是以地景式的建筑呈现,绿化屋顶与整个公园绿化体系融合串联,使新建建筑在整个场地内不突兀,最大限度地衬托保留建筑。
综合馆部分试运营期间,2月1日至15日开放时间为9:00-18:00,全时段为公益价;2月16日起开放时间延长为8:00-20:00,分时段恢复原对外价格;后续将进一步延长开放时间。即日起,市民可关注“上海体育”政务微信,点击主页下方菜单栏“来沪动|万体汇”或关注“久事体育场馆徐家汇体育公园”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场馆预订”进行订场预约;也可通过现场预约的方式提前进行场地预订。
上海体育馆、上海体育场、上海游泳馆,这是上海体育迷眼中的上海“三件套”。近半个世纪以来,大家口中亲切的“万体馆”和“八万人”,曾为上海体育留下了无数令人振奋的回忆。
1975年,上海体育馆从当时徐家汇地区的一片空地之上拔地而起。这座可容纳1.8万余名观众的体育馆一跃成为当时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之一。1976年即竣工次年,这座场馆便承接了首场重量级赛事——上海国际乒乓球友好邀请赛,此后一系列项目的比赛引发了老百姓的观赛热潮,上海体育馆成为几代人心中名副其实的“万体馆”,也就此与乒乓球这项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5年,第48届世乒赛在上海体育馆成功举行。在那届世乒赛上,上海选手王励勤抵挡住对手马琳的猛烈进攻,逆转取胜摘得含金量十足的男子单打金牌,两人联袂为全世界观众奉献了一场高水平的较量。
在时代巨轮的推动下,上海的体育产业愈发蓬勃而起,如果说“万体馆”留下了时代的印记,那毗邻它而建起的上海游泳馆和上海体育场则映射出中国体育的发展变迁。
1983年,乘着第五届全运会举办的“东风”,当时国内最大的温水游泳馆——上海游泳馆正式亮相,并承担了两届全运会游泳、跳水和首届东亚运动会的游泳比赛。上海游泳馆承载了很多上海名将学游泳、练跳水的记忆,奥运冠军吴敏霞、火亮、陈芋汐的竞技之路也始于上海游泳馆。
而伴随着第八届全运会的举办,一座外形如同巨型马鞍的上海体育场也于1997年雄踞而立。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意义的一年,香港作为中国特别行政区,第一次组团参加全运会。
多年来,这片场地见证了上海城市的发展与时代变迁,也在群众的观赛热潮中悄然记录下体育精神、体育文化在一座城市的萌芽和生长。越来越多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在这片场馆写下生动注脚。中国坐标·上海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上海马拉松相继跑进上海体育场内,记录下万千参赛者完赛后的喜悦。
过去,这里已经积聚了一些体育的元素,各类地标性体育场馆具有较好的观赛体验,但群众参与度较低。如何让体育场馆设施焕发新的活力,惠及更广泛的人群,成为这座上海体育地标新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徐家汇体育公园改造工程的落地推进,则描画了一幅上海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崭新蓝图。
2017年3月,徐家汇体育公园改造项目通过国际方案征集评审后,正式向社会公示规划方案。同年12月,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的徐家汇体育公园,体育赛事功能将进一步凸显,区域环境品质和公共服务能级将显著提升,不仅充分满足上海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实际需要、也将成为市民体育健身休闲的新地标。
为了把高质量的群众体育设施呈现给人民,原奥林匹克俱乐部拆除后,腾出宝贵的空间,在原址建成了综合馆。2021年8月,综合馆面向社会征集新馆昵称。其中“万体汇”呼声最高,票数占比达到57%。上海体育馆也被称为“万体馆”,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原来的“万体”是万人体育馆的意思,现在的“万体”承古通今,有万种体育活动的含义;而“汇”,则与徐家汇相呼应,不仅代表了综合馆的区位,也寓意各类综合运动场馆汇于一处。
作为上海体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项目,徐家汇体育公园改造工程备受瞩目,从策划设计到建设改造,工程始终把满足市民健身需求、打造人民宜居安居的环境放在首位。如今,“万体汇”等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成,在完成软装后将分阶段逐步对外开放;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等体育场馆设施对标国际顶级标准,目前仍在紧张建设中。建成后的徐家汇体育公园,力争通过场馆功能升级和户外环境改造,建设成为“卓越的体育赛事中心、活跃的大众体育乐园、经典的体育文化地标”。
自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来,各地纷纷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工程,同时鼓励政府体育场馆委托第三方企业运营。作为建成后徐家汇体育公园的运营主体,久事体育目前也正全力配合市体育局,推进场馆功能升级改造工程,积极落实探索“政府建、企业管”的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努力将徐家汇体育公园打造成为上海体育的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