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人工智能 > 文字新闻
“AI+智能制造”是否会成为的下一个风口?
发布时间:2022-01-30  来源:OFweek人工智能网  

  虎年将至,对于“AI+智能制造”也似乎随着成立仅四年的创新奇智港股上市而“虎力全开”。2022年1月27日,作为“AI+制造”第一股,创新奇智(2121.HK)正式登录港交所挂牌上市,众多资本和股民追捧,总市值一度达150亿元,引起行业普遍关注, “AI+智能制造”是否会成为的下一个风口?

  “AI+智能制造”是特别适合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市场

  回看上个十年,最大的风口是容易形成信息网络垄断的互联网行业,创造了若干市值千亿规模的“大胖子”。但是商业规模也是一把双刃剑,垄断、市场操弄、资源虹吸就暴露出颇有争议的另一面。而以AI技术驱动的智能制造和工业数字化转型呼应的是工业制造的长尾应用。虽然制造业任何单一行业的应用需求都不会形成巨无霸的规模,但是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面临全面数字化升级转型,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必然是不可或缺的力量,“AI+制造业”从中长期来看,总体市场规模都非常的巨大。

  我国制造业体量位居全球第一,发展迅猛。2010-2020十年间,我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逐年攀升。2020年的产值规模约为25056亿元,同比增长18.85%(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

  虽然智能制造的市场规模巨大,但是细分场景数量也很大,这源于众多工业产品多样化的制造场景决定的。中国目前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中国的产量占居全球第一(新华网数据)。如果计算在整个工业产业链上的中间工业制品,数量是非常庞大的。

  在这样一个大的行业背景下,没有一家“AI+智能制造”企业能够轻易覆盖超过10个细分应用领域,所以智能制造市场主体将是一批市值十亿或百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组成的。这种行业特性非常符合国家《中国制造2025》和“十四五”规划:强调大力发展工业“四基”,促进大企业与中小发展,发展一批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建设制造强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要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国家战略、政策导向还是市场驱动,都为“AI+智能制造”提供了需求、条件和支撑。商业落地能力一直备受诟病的人工智能企业,如果能够像创新奇智一样,不要扎堆“TO G”,更多的企业能够放低身段俯身贴地,深入传统制造业细分市场,为传统制造业降本增效赋能,推动制造业升级,不乏是一个非常落地的市场,虽然可能挣到的是辛苦钱,但也是对产业、对国家有意义的钱,也可能是解决人工智能企业难盈利问题的一个尝试。

  承受落地周期+软硬一体化交付能力是“AI+智能制造”重要壁垒

  一般来说,“AI+智能制造”项目都是制造型企业实际需求为驱动的应用项目。尤其是针对以AI技术为驱动的应用,项目验收指标的完成都是需要AI技术、现场设备和产线环境共同作用来完成的。需要有一定周期的实验验证过程,因此项目采取的方式都是在初始阶段进行“项目试点”,如果达到稳定的指标输出再进行“大规模复制推广”。

  从业内经验来看,从项目试点到复制推广,时间周期大概在一年左右。而且据业内企业的落地经验统计,一般来说“AI+智能制造”的项目仅有30-40%能从试点阶段走到全面复制推广阶段,更多的由于技术不成熟、场景太复杂、验收难结款难等原因而胎死腹中。从创新奇智的成长史研究,也可以得出这个规律,在工业领域崭露头角的AI企业,都是经历了这个痛苦的过程,厚积薄发,才进入了一个个细分赛道,做深做透,逐步走向规模化复制推广的道路,大约都经历了少则3年甚至更长的周期,大部分初创企业因为资金等问题难以度过,大部分半途夭折或转型。

  据公开统计信息(中商情报网)表明,从2018年开始,“AI+智能制造”新启动的项目数量在快速增加,按照3年左右的成熟周期,2022年的确是让人浮想联翩的一年,据此预测,未来几年,“AI+智能制造”领域会形成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而规模化复制推广成为了这段时间爆发增长的主要发动机。从试点项目走到规模化复制推广阶段的项目数量将形成快速上扬的趋势,成功熬过这个痛苦周期的科技公司尤其是人工智能企业,未来的成长值得关注。

  另外,真正和制造业形成长期生态伙伴,光靠提供算法或软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和硬件(如检测线、生产线)紧密结合,能否提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硬件产品,是否具备软硬一体化交付能力,给客户的是一个解决饥饿问题的“汉堡”,还只是“那片黄油”,对绝大部分软件起家的人工智能企业,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验。

  “AI+智能制造”的科创企业均得到了多轮融资支持

  在“AI+智能制造”业务潜伏期,AI独角兽以及一些细分领域中小科技企业都在提前布局和积累,随着创新奇智的上市,预计资本市场将越发关注相同赛道有所积累的企业,观察还有哪些是下一个可能上市的“AI+智能制造”公司。

上一条:超过5秒!量子态保持时间刷新纪录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