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是经济肌体的重要细胞,直接关系到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近年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企业发展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为了让民营企业时刻保持活力和韧性,稳步前行,我市持续推动企业减负降本,出台各项惠企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做到惠企助企精准有效。
过去五年,我市常态化开展“三服务”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9500余个;落实降本减负各项政策,共减税降费108.5亿元;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新增贷款649.9亿元、降息减费10.7亿元;“财政+金融”模式持续深化,提供融资担保贷款28.7亿元、转贷资金200亿元;企业帮扶纾困有力,不良贷款率保持低位。市场主体总量达12.8万户、年均增长19.4%。
对企业来说,精准有力的惠企政策宛如及时雨。围绕“惠企助企”这一话题,代表委员们热议不断,纷纷献策如何让企业真正享受到红利,从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东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六石代表团人大代表、浙江海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艾林作为企业家代表,格外关注我市“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项目建设。“我非常希望看到这个项目早日落地,这将对东阳企业未来发展助力良多。”艾林代表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数字赋能,推进审批业务重塑、流程再造,大力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做到“简单事立即办,复杂事限时办”。
“在我市出台的一系列惠企助企政策支持下,企业获得感满满,未来信心更足。”艾林介绍,2021年海森药业享受财政补助558.2万元。其中煤改气和锅炉补助176万元;高成长星级企业财政补助133万元;重点技改和两化融合项目财政奖励132万元;科技项目和研发投入补助44万元;人才补贴20余万元。接下来,企业将借助惠企助企政策,进一步强企稳企,留住更多人才,“我目前最大的期待就是‘万亩千亿’新产品平台项目早日落地,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采取各种措施、出台人才政策,为我们企业引进各类各层次人才提供了强大动力与坚强保障。”南马代表团人大代表、花园集团副总裁、花园教育集团董事长陈立毅表示,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也是企业创新驱动的基石,创新型人才更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了提高企业人才密度,花园集团自2018年起实施人才奖励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各类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和高学历人才提供30多项村民福利待遇,奖励总额每年提升,到2021年累计奖励总额已达1200多万元。
陈立毅代表表示,虽然目前我市人才政策已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如人才引进后续的培养力度亟待加大等。只有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才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发展后劲。为此,他建议进一步加大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快乡镇生活休闲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人才子女就学政策。“我相信,随着东阳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和人才工作环境的不断优化,东阳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必将不断增强。”
除此之外,陈立毅对创新惠企助企政策也提出了建议,如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尤其是提高制造业投资额的财政奖励力度,在招商引资和扶优扶强方面做好平衡,一企一策,为优秀企业后续发展提供保障。
“我从省两会了解到惠企助企这一话题,省里的举措非常振奋人心,因此我也非常关注此次我市两会中的相关内容。”经济界委员楼江伟说,他是做企业出身,疫情之下企业能够稳健发展,离不开政府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
员工稳岗补贴、春节集中接送员工返乡返岗、税费减免、融资降息、技改补助……说起近年来享受到的政策红利,楼江伟如数家珍。因为从事外贸业,他还能因销售额达到100万美元以上而额外得到一笔补助。“作为一家乡镇民营企业,如何留住员工是个大难题,稳岗补贴帮我解决了后顾之忧。”楼江伟在歌山镇经营一家渔具企业,专业生产渔线。他说,渔具产业是歌山镇的富民产业,现有300多家企业,但大多是中小企业,上规模有厂房的企业并不多,而且存在无序竞争,不利于产业提升发展。他建议打造小微园,制订渔具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让更多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同时,成立渔具行业协会,出台行业标准,提升产品品质,规范企业经营,引导有序竞争,实现抱团发展,打响“中国渔线出东阳、东阳渔线出歌山”的口号。
作为经济界委员,金庆杰一直十分关注民营企业的发展。“之前我走访的大多是上规模的企业,去年我走访了不少小微企业甚至是个体户,发现很多企业都在做技改项目,也知道政府出台了不少企业扶持政策,但是不知道如何申请。”他说,因为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专门研究政策以及精通项目申报的人员,许多企业负责人对此一知半解,对数字化、自动化、机械化等概念十分模糊,只知道埋头办企业,根本不了解是否可以享受惠企政策。很多企业已经达到了申报标准,却苦于不知道如何对接申报,只能不了了之。
惠企政策未能真正惠及企业,金庆杰说,一方面是因为企业不够积极主动,另一方面是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不够深入一线。他建议,职能部门要“进万家门、知万家事、解万家难”,在出台各项惠企政策的同时,要更深入走访企业,更细致划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让企业能够根据需求对号入座,享受政策红利,给足企业发展信心。
“企业要发展,光靠自身力量很有限,而各项惠企助企举措就是政府给予企业的前行底气。”金庆杰说,希望政府加大惠企助企力度,进一步健全政企沟通机制,为企业做好服务,激发企业更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