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垃圾分类实施以来,群众“要我分”向“我要分”观念的转变离不开各方努力,各项创新举措的实施打造了生活垃圾分类新时尚。为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我区人大以联动机制为基础,强化数字赋能,多举措助力垃圾分类创优争先。同时,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深入基层一线,引导群众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将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完善机制打造监督新方式
在妙西镇,“盲盒”抽检法已成为垃圾分类检查的新方式。去年以来,妙西镇人大联合美丽妙西办制定《2021年妙西镇农村精细化长效管理考核办法》,于4月开始开始试行。考核办法实施后,由该镇人大、美丽妙西专班、执法部门、纪委等工作人员组成督查小组,每月不定期采取“盲抽”形式,从“盲盒”中随机抽取15个单位进行检查打分,并以日常打分(65分)、抽查打分(30分)、联村领导自评(5分)多种形式相结合进行考核,每月公示考核结果并制作人居环境、垃圾分类红黑榜进行晾晒,并将整改单发送到相应的工作人员手上,及时对不良现象进行整改。“通过‘盲抽’检查与红黑榜晾晒相结合,各个单位的垃圾分类意识有了显著提升。”妙西镇人大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盲盒”抽检法外,各个基层人大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完善机制,在推进分类工作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平时巡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的“217”长效巡查机制,4天交办、两天督办、一次约谈的“421”长效管理机制等,通过创新垃圾分类检查及整改模式,推动了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实落细。
数字助力探索分类新路径
随着数字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智能设备、数字设施也为垃圾分类开创了新的路径。
八里店镇人大结合垃圾分类新形势,创新“两站一中心”,即再生资源回收站、再生资源回收驿站和分拣中心。通过数字赋能,再生资源回收站代替了传统废品回收站;垃圾分类投放驿站升级为再生资源回收驿站;分拣中心由第三方组建环保专线,做到当日投放、当日清运、当日分拣,确保再生资源物品“日产日清”。目前,八里店镇创新全市首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并实现镇域全覆盖。
在妙西镇,总预算约554万,占地面积约为3亩的生活垃圾分类智能体验中心已向学校、企业、村民、游客开放,已初步形成垃圾分类妙西亮点。该中心主要以智能化设备的展示为主,突出科技感,增强互动性,寓教于乐。一楼设立序厅、妙西荣誉、习言习语、垃圾分类科普室、智慧积分兑换超市、全智能环保可回收、智慧游戏互动区、智慧垃圾大数据展示、“清丽妙西”垃圾管理变迁史;二楼设立智慧生活宣传区、智能化景区垃圾分类、垃圾智能化处理、垃圾分类大富翁、智慧智能系统、垃圾分类DIY互动区、智能书吧,打造成为妙西垃圾分类宣教示范点,将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代表联动开创分类新气象
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细落实,区人大积极发挥代表作用,联动开展垃圾分类大培训、大宣传、大检查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调动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不断扩大垃圾分类宣传范围。
自《浙江省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我区各级人大代表化身“四大员”,助力垃圾分类创优争先。八里店镇人大注重发挥一线代表作用,共组织235名代表和议政员分成35个寻访组,开展了“垃圾分类补短板、美丽吴兴促提升”寻访调研活动。一名名“调研员”总计上报143条问题建议,及时转交区级部门和各属地乡镇(街道)研究办理。在做好“调研员”的同时,代表们以身作则当好“示范员”,通过接地气的解读方式和积极地互动引导,使社区居民们认识、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具体分类方法,推动群众从“要我分”向“我要分”的转变,真正成为垃圾分类的“主角”。
在爱山街道,16个代表组成了一支垃圾分类数字宣教队伍,“宣传员”们入驻星海名城、新天地、衣裳街宣讲馆,开展云视频、云直播宣讲。同时,爱山街道在衣裳街组建垃圾分类监督驾驶舱,人大代表进驻体验馆驾驶舱做好“监督员”,通过在线反馈的内容动态监测26个精准分类小区分类情况。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推进垃圾分类宣教示范点、垃圾分类研学基地建设,提高分类的准确性、投放的便利性和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积极调研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提高群众参与度、满意度,让垃圾分类持续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将人大代表的作用发挥到垃圾分类路上的‘脚印’里。”区人大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