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新建的8张百级移植仓投入使用后,首例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经移植仓的治疗后顺利出院。
这也标志着医院在血液病治疗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填补了静安区区域医疗中心的又一项技术空白。
家住嘉兴的唐先生今年61岁,201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髋部疼痛,未予以重视,之后进行性加重。2013年7月骑车时摔倒,被电瓶内硫酸灼伤,住院进一步治疗。入院检查发现左髋关节有坏死病灶,骨髓穿刺后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同年8月转入了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通过药物化疗缓解了病情。
医生告诉唐先生,虽然病情得到了控制,但疾病仍然会复发,并且每一次缓解后复发都会较前一次更为难治,因此治疗的目标就是尽量延长患者的PFS(无进展生存期,指肿瘤疾病患者从接受治疗开始,到观察到疾病进展或者发生因为任何原因的死亡之间的这段时间)。除了化疗外,自体干细胞移植可让疾病缓解程度更深,取得更优的疗效。
2021年底,随着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8间洁净度高达百级移植仓投入使用,唐先生也成为了医院第一位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患者。
为此,血液肿瘤科团队制定了周密详细的治疗方案。经过完善系列检查后,患者开始了移植前的准备——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顺利采集完成后,患者正式进入移植仓。入仓后的第一步要进行预处理化疗,目的就是尽可能将患者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杀灭,为准备植入的造血干细胞腾出生长空间。预处理化疗结束后,患者开始回输自体造血干细胞,然后等待干细胞植入。随着干细胞成功植入,患者的自身造血及免疫功能也开始逐步恢复。在患者入仓后的第15天,各项检查报告显示骨髓造血功能重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当唐先生走出移植仓的那一刻,医护人员为他送上了鲜花,共同庆祝成功移植后的“重生”。
自20世纪80年代初造血干细胞移植开始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以来,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延长,因此,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直被认为是年龄≤65岁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首选治疗选择。
除此之外,造血干细胞移植还被应用于淋巴瘤、白血病等其他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随着自体移植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医保政策的推进,移植费用大幅度降低,越来越多的患者能有机会加入移植行列,迎来新的生命希望。
周帆说:
“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的血液肿瘤科,每年有超过1000例骨髓瘤患者在医院里接受治疗,既往由于没有移植仓,使得患者在治疗骨髓瘤期间,需要前往其他医院进行阶段治疗,这让患者治疗的整体性、一致性出现了断层。医院在区各级领导的帮助关心下,新建了8间百级层流移植仓,很好地弥补了骨髓瘤患者治疗中的短板,使患者可以得更好地生存。科室团队也将继续用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更多的血液疾病患者‘植入希望’,撑起生命的‘保护伞’。”
由于骨髓瘤患者进仓治疗期需要近20天时间,一个人处在密闭的环境容易引发患者的抑郁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此次新建成的移植仓特地贴心地采用大框玻璃窗,布局可透视窗外的观景走廊,患者接受户外阳光的照射的同时,透过玻璃窗还能与家人进行互动交流,获得心理上的慰藉。
据悉,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生所致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淋巴瘤。
该病多发于老年人,以广泛的溶骨性破坏为主要特点,同时伴有贫血、高粘滞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化疗+外周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是目前国际、国内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能进一步降低肿瘤负荷,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自2003年成立以来,在长征医院血液科及侯健教授的帮带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逐渐成为以“多发性骨髓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治”为发展方向的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
每年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等患者超过1000人次,难治患者缓解率可达到45%-50%,与国际水平持平,而中位生存时间(生存率50%所对应的生存时间)则超过国际水平。
针对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周帆主任团队首创了国内节律性化疗的治疗方案,帮助许多无药可用、无法可医的患者重新获得治疗的希望,延长了生存时间。该治疗方法的研究结果,被国外知名杂志所发表并作为治疗方案录入《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 年第六届“上海市抗癌科技奖”评选中,团队关于《节律性化疗诊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被评为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