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公布2020年度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等次的通知》,我县2020年度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再次获得全省优秀等次。这是我县继荣获“2016-2018年度安徽省教育强县”和安徽省首批(13个)、六安市唯一“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后,再获殊荣。
近年来,我县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精心指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水平取得可喜的成绩。
基础教育发展取得新成就。全县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53%,普惠率92.14%,公办园幼儿占比59.1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抢抓全国学前教育试点机遇,补充学前教育资源,新增学位1万个,乡镇中心幼儿园覆盖率达100%,通过试点“集团化办园”,实现3所新建城镇小区配套园全部公办。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消除计划,大班额数量逐年下降;坚持随迁子女就学政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现“零障碍”。在全市率先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试点,截至2021年秋学期已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的学生两个覆盖”。坚持“五育并举”,组织全县师生开展“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主题活动,县教育局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高中教育特色发展,教育质量逐年攀升,高考本科达线率逐年提高。作为“全国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达50%,职业学校在校生7863人,累计举办各类培训达5万余人次,技能鉴定1.6万人次;2021年斥资230万元建成8个1+X证书试点项目,通过A类中职学校评估认定,去年9月又被认定为省首批优秀中职学校。
教师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出台《金寨县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办法》,完善中小学师风师德考核办法,严格执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组织开展丰富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扎根山村教育。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交流制,选拔培养校长后备人才2期99人,校长年交流面不低于20%;完善校长考核评价体系,规范校长教育教学管理行为,全力打造一支作风优良、业务精通、开拓创新的校长队伍。通过新教师招聘、特岗招聘及定岗招聘等方式多渠道补充教师,累计完成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913名,组织各类培训3.5万余人次;实施乡镇工作补贴和乡村义务教育教师生活补助制度,教师平均月收入提高近1000元;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积极开展中小学音体美等学科教师走教活动,均衡配置资源,“农村弱、城镇挤”的现状得到有效改善。
教育民生保障得到新改善。落实财政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政策,基本均衡完成后全县累计投资17.4亿元用于教育项目建设,新建新城区4所义务教育学校,新建、改扩建47所幼儿园和15所乡镇集镇义务教育学校,新建教师周转宿舍364套,完成安徽金寨职业学校综合实训中心、汽车维修与销售专业、数控机械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和教室网络接入率均达到100%,探索实施“在线课堂+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全覆盖;划拨专项经费128万元,对全县学校库存的实验室危化品废弃物进行分拣、处置;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了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
综合治理能力获得新提升。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深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一系列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坚持部门联防联动,常态化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三防四率”建设100%达标。坚持依法治教,破除顽瘴痼疾,教育治理体系日趋完善。积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学科类机构由89所压减至2所,已完成营转非登记和资金监管,压减率达97.75%。
教育督导改革实现新突破。印发了《金寨县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方案》,核定总督学、副总督学及3名督导办人员编制,并全部配齐。建立健全由57名专职督学、兼职督学和12名督导员组成的“三位一体”督导队伍。为推动中共中央“双减”决策落地见效,责任督学通过专项督导“五项管理”、调研跟踪“课后服务”、包保治理培训机构,全程参与“双减”工作。中小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今后,我县将以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契机,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基本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指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