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轨道交通既有线网如何优化改造?怎么加速多网融合?交通缓堵有没有创新举措?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交通综合治理内容,让人颇为期待。1月6日,记者采访来自交通领域的部分市人大代表,畅谈今年本市交通建设。
平谷线今年进入全面建设
“加速多网融合”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丁树奎介绍,多网融合不仅包括现在大家常提的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城际铁路、干线铁路“四网融合”,还包括站城融合、轨道微中心建设,以及轨道系统与公交系统、周边慢行系统的融合。
“今年我们将加快71个轨道微中心建设,加快北新桥、平安里等站点一体改造。”丁树奎解释,2021年通车线(段)中有许多站与周边进行一体化结合,以轨道站点为依托打造城市新节点。比如14号线多座车站与周边建筑实现了一体化建设,乘客不用出地面,就能进入附近的商业楼宇,其中丽泽商务区站与周边的丽泽soho、金唐大厦通过出口相连,西铁营站可以直接连接周边的万达广场。
市民关注的平谷线今年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平谷线也会预留与市郊铁路通密线互通条件、与规划地块连通条件,优先保障P+R停车场、公交场站、自行车停车场设置,引导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功能、周围空间的顺畅衔接。”丁树奎透露。
宋家庄站和天通苑北站实施折返线改造
2021年,北京9条地铁线(段)开通,线段数量为历年之最。今年轨道交通线路还将有哪些进展?丁树奎透露,3号线一期、12号线、17号线中段和北段等正在推进中,13号拆分工程今年将全面开工,另外,昌平线南延一期、16号线南段有望今年开通运营。
今年,北京还将编制报批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同时推进优化改造轨道交通既有线网。“轨道交通的线路已经十分丰富,除了建设新线,下一步主要是提升管理与建设结合,新建线路与改造线路并举。”丁树奎举例,今年会推进安定门站增设出入口,国贸站换乘通道改造工程。另外,5号线宋家庄站和天通苑北站等多站将实施折返线改造,通过改造信号系统,快速出车,缩短最小行车间隔。
市人大代表、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也提到,9条地铁线路开通后,轨道交通和市郊铁路运营里程超过1100公里,“新线路已经很多了,下一步的重点就是对既有线路进行优化改造。”
智慧列车将频繁“亮相”地铁新线
为乘客提供高品质的出行服务,也是未来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一大趋势。记者了解到,智慧列车将在未来的地铁新线中频繁“亮相”。
“开通不久的的11号线可以说是智慧轨道交通示范线路,不管是智慧调度、智慧运维、智慧车辆、云平台等基础设施,还是覆盖车辆的5G信号、服务乘客的系列举措。19号线还引入了大兴机场线对标航空的服务理念。”丁树奎说,11号线和19号线仅仅打了个样,这样的智慧交通元素将成为未来智慧地铁的标配。
郜春海告诉记者,地铁11号线将通过尝试应用自主虚拟编组等技术,将地铁列车的发车间隔缩短到60多秒,打破传统技术90秒的限制。“缩短地铁发车间隔带来的不只是减少乘客等待时间,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地铁车厢也能随之缩短、车站占地面积随之减小,降低运营能耗的同时更能减少土地使用成本。”郜春海说,目前北京地铁5号线、13号线已经开始对旧有车载设备进行改造。未来,轨道交通将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向智慧化方向发展,乘客感受也将更加舒适、方便。
建议局部路段试点“预约出行”
“如果出行也像去医院看病预约挂号一样,提前预约好通行时间,那就不需要在路上排队,从而缓解路上的无序拥堵。”市人大代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已经就路面“预约出行”开展过数年研究,他提出,未来甚至可以像地铁预约进站那样,不预约不能进站,不预约不能出行,这看似是硬性要求,其实反而保证了每个人出行上路的路权,也能满足市民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
郭继孚直言,要实现“预约出行”,不仅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认可。因为预约出行系统需要对每个人的出行信息都“了如指掌”,同时也需要设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支持。
“就像预约挂号是逐步被大众接受的一样,预约出行的实现也需要一段时间。”郭继孚建议,可先在局部路段试点开展预约出行,例如在不分路段或小规模场景下,试行允许部分社会车辆,如校车、班车、新能源车等在不影响公交车行驶的前提下可通过预约方式使用公交专用道,提升公交专用道利用率;还可以将预约出行与“碳交易”相结合,研究设置居民交通出行“碳账户”,引导大家绿色出行、低碳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