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研究人员在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发现一张清乾隆年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事务总管约翰·巴罗于1796年绘制的宁波海域地图《中国东岸舟山南部诸岛海图》。这一发现,对于研究清代宁波府海岸线变化以及鸦片战争前中英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东岸舟山南部诸岛海图》为英国著名出版商乔治尼·科尔于1796年4月12日出版,由一张主图和两张小图组成。主图的右下角文字表明,这份地图由约翰·巴罗在英国地理学家达尔林普尔地图基础上增添和更改而成。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研究人员推测,该地图最初在1793年11月20日后绘制。
地图绘制者约翰·巴罗是马戛尔尼的好友,为马戛尔尼使华团的主要成员之一。访华期间,约翰·巴罗掌握了大量有关中国的知识,成为中国事务专家,他回国后所著的《我看乾隆盛世》至今仍在不断再版。马戛尔尼使团于1793年11月9日进入杭州后,略作休整,即分成两队继续返程,一队沿钱塘江直接入海,另一队循例前朝遣明使的传统路线,后经钱塘江入浙东运河至镇海出海。主图右侧边框处标注纬度,范围为北纬29°11′~30°30′。其大致范围为北至定海城,西北至甬江入海口,东至普陀山东边海域,涵盖了清代宁波府镇海县南部、定海县东南部的海域,相当于今镇海区、北仑区部分海域及舟山市东南部海域。
与当今的地图对比可以看出,在这片区域中海岸线和各岛屿,两百多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梅山岛当时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大岛,而是由数个岛礁组成的,如今,梅山岛大部分区域被海水覆盖,地图文字注释为“低地,有时候会露出水面”;穿山半岛与梅山岛之间的梅山港水道显示“10英尺宽(约3米),仅容中国的舢板进出”。
年轻的英国画师威廉·亚历山大也经镇海回国。他在出使中国期间,构思草绘了一系列中国风景图片。在途经宁波的旅程中,他绘制了一幅三艘停泊在运河上船舶画像,取名为“三艘停泊的船舶”,收于1805年出版的系列画册《中国服饰》。
据悉,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中西交流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对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该使团从镇海入海后的约半个世纪,1841年10月,镇海、宁波两城就被英国侵略军占领。次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宁波被定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江北岸被列强强占为拥有治外法权的“洋人居住区”。
研究人员表示,约翰·巴罗在回忆录里曾把宁波和杭州形容为“帝国中最富有、最繁荣的商业城市”,又对宁波海域了解得如此清楚,前后两个事件之间,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