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是时间的标尺,是龙湾发展的跨越。
龙湾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全区紧扣经济、城市、社会“三大转型”,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深入推进“五个中心”战略部署,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动能提供了坚强保障。
五年来,龙湾大胆创新,直迎挑战,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城乡面貌越来越新、生态环境越来越美……一个活力、美丽、幸福的新龙湾,正款款走来。
点燃经济发展引擎 “活力龙湾”势头强劲
跻身中国创新百强区和高质量发展百强区。预计2021年区本级生产总值达510亿元,年均增长6.7%;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66.22亿元和38.46亿元,年均增长10.9%和8.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升至69373元和44108元,年均增长7.5%和8.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市最低。
一组数据说明,龙湾发展稳中求进,实现“弯道超车”的强劲势头。
进入冬日,永中街道环山东路旁,伟明高端环保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仍旧抢抓工时、加紧建设,发展的速度丝毫不减。针对热门行业,产业价值增能工程,龙湾还有很多发力点。如医疗器材产业,在空港新区,总用地面积33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的浙江康德莱项目将于明年续建完成并投用,提供年产11.5亿支花色针的产能;在传统服饰产业,用地86.77亩的女鞋智能分拣项目已续建完成。
这些热门产业项目的渐次落地,将给产业带来庞大的增值空间,激发出龙湾活力。五年来,龙湾实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诞生了温州首个“世界500强”企业;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4个,签约落地瑞浦新能源制造基地等3个百亿级项目,重大项目招引实现历史性突破。
“5+4”产业体系加快构建,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25.2%、49.3%;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2家,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称号。
五年来,龙湾持续点燃经济发展引擎,运用科创赋能,创新发展呈现新态势。统筹推进“一区一廊一城一会一室”建设,温州高新区排名从2016年国家高新区127家的107位提升至2020年169家的80位,成功迈进全国前50%,两度荣获全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三年蝉联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全市第一。
浙南科技城核心区块基本成型,瓯江实验室、“中国眼谷”、国科大温州研究院、北斗产业基地等10个高能级科创平台挂牌运营,创新创业新天地、“浙南·云谷”等创新地标建成运营,创客小镇、中国眼谷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1.88%提升至2.91%(至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34.2%提升至60.8%;荣获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级高端人才引领性双创载体等称号;引育国家级、省级“引才计划”专家71人,自主申报入选省“万人计划”专家6人,高端人才增量及人才总量居全市前列。
活力不止于此。五年来,龙湾完成村社规模优化调整,村社融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一,村级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实现全面“一肩挑”;村(社)集体经济总收入超6亿元,所有村经营性收入均超60万元、村均总收入超600万元,走在全市前列。
率全省之先成立互联网企业党工委,“3+6+77+N”党群服务中心联盟体系有力构建,打造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的“双百”示范区。
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各项工作,持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创新打造干部实绩比拼云平台,强化干部一线实战砺练,有效运用“及时奖”“担当奖”“蜗牛奖”“鸵鸟奖”等正反激励机制,干部队伍活力张力不断激发。
全域推进绿水青山整治 “美丽龙湾”颜值翻倍
背靠罗山,面朝大海,瓯江经此入海——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环境赋予了龙湾不一样的机遇,环山路整治一新、入选首批未来社区试点、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成立。
一大批项目相继落地,为龙湾奏响奋进的乐章。
五年来,龙湾区紧紧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村落保护利用、城乡环境融合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全域化、村容村貌品质化、城乡区域一体化,为治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浙江,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在龙湾区永兴粮食生产功能区内,一条长千米的美丽沟渠格外引人注目,这条美丽的沟渠是龙湾的氮磷生态拦截沟渠项目,它能够在确保农田排涝、排渍的同时,改善沟渠生态环境,提升对氮、磷等物质的拦截净化能力。
自龙湾吹响美丽田园创建的“冲锋号”以来,亦田亦景、宜农宜游的龙湾田园景色不断呈现,乡村颜值也不断提升。“千米靓丽沟渠”“永兴农情田园”“海滨农业种植区”等都是美丽田园创建的成果。
以全域整治为契机、以问题为导向、以点位为突破,龙湾全力推进环山东路、环山北路龙湾段沿线综合整治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如今焕然一新的环山路,凭借着“高颜值”吸引了不少游人来此。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环山路共整治拆整地块、空闲地、厂区内违法建筑乱搭建160处,面积15168.74平方米,其中活动板房125处,面积4875平方米;整治集装箱83处,面积3110平方米;拆除可视范围内违法搭建的建(构)筑物73处,面积32450平方米。
为了让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龙湾还推行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双随机”抽查,开展“蓝天保卫1号”、“碧水保卫1号”、全区不锈钢拉管(管件)行业去酸洗化“零点”行动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强化联合执法,充分发挥公安局驻生态环境分局工作联络室作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五年来,龙湾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环大罗山乡村振兴示范带、空港都市休闲农业乡村振兴示范带初具规模。持续锻造美丽生态,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五夺全省治水工作最高荣誉“大禹鼎”,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100%。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幸福龙湾”触手可及
12月25日,备受瞩目的温州大道东延线(钱江路—温强线)市政道路工程也迎来了正式通车,温州大道从此结束断头路的历史。这一消息让在龙湾上班的市民姜杨棣很激动,“开通后,个人估算最多只用10到15分钟我就能到单位,相较以前,节约整整20分钟。”
五年来,龙湾持续开展“十方面民生实事”,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超15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以上,桩桩件件落在民生实事里。实施“品质教育·学在龙湾”战略,新投用学校31所,新增校舍面积超45万平方米,中考成绩实现14连冠,创成全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级教育基本现代化区。
建成温医大附二医龙湾院区、附属口腔医院等医疗康养重点项目,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实现全覆盖,千名老人养老机构床位数达30张,创成全国健康促进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建成投用,创成省级运动休闲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45平方米,顺利通过省级体育强区复评。
五年来,龙湾从教育、医疗到平安治理、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等入手,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完成51个旧村、24个旧工业区拆迁改造,腾出土地4520亩,创成省“基本无违建区”,竣工验收安置房项目27个、12082套,“半城市化”问题有序破除。
率全省之先谋划打造未来城区,以未来视角、国际视野定位龙湾发展,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省2021年未来社区全域类创建名单的行政区。实施556个“精建精美”项目,区便民服务中心、科技创新大楼等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建成投用,限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达9.1%。
新改建道路34.7公里,打通断头路16条,甬台温高速复线、330国道龙湾段、温州大道东延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成投用。
“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152”工作体系全面构建。
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N”行动,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取得明显进展。
深化实施一批改革项目,形成亮点品牌,入选建制县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全国试点,打造“城市停车联盟”“双随机”监管机制改革、县域网络安全管理等创新模式。
区域合作不断加强,结对贫困县全部摘帽,上海嘉定菊园科创园、温州国家高新区龙港分园相继挂牌,龙湾——苍南山海协作产业园考核两获全省第一。
对外开放质效齐升,境外投资额居全市首位,“一带一路”枢纽建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对外投资和国外经济合作十强县(市、区)。
成立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建成文化礼堂61家、城市书房13家。通过国家文明城市复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创成省级示范文明城区。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7%,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2%。
城乡就业稳步向好,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3.5%以内,创成省级“无欠薪”区。
随着幸福生活不断“加码”,越来越多的人,积极投身到家园建设的队伍中。
五年来,龙湾社会治理展现新气象。常态化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圆满完成境外临时航班处置任务,牢牢守住温州“东大门”“。区街一体、条抓块统”改革深入推进,建成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迭代升级基层治理四平台,区网络综合治理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今后五年,龙湾将全力推进温州湾新区建设,加快打造“一区五城”,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万众一心,为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