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是合肥都市圈发展的重要一环。当前,合肥都市圈各市坚持“一把尺子”抓环保,加快实施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共建绿色生态屏障,积极开展区域生态环境合作,助力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蓝藻化石、蓝藻放大模型、蓝藻细胞结构……走进巢湖边的蓝藻科普馆,你可以全面了解蓝藻的前世今生,探寻科学治藻、还水于清的奥秘。
“巢湖是我们的‘母亲湖’,更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礼物。我们希望通过科普的方式,发动公众力量,携手守护她的一湖碧波。”讲解员孟荣荣告诉记者,这里也是合肥都市圈内不少青少年学生研学旅行的“热门地”。
揽湖入怀,巢湖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也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比如杭埠河连接六安,途经舒城等地,经三河镇注入巢湖。”合肥印象滨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方彪指着一张巢湖水系分布图说,近年来,合肥都市圈加强区域水污染治理协作,入湖河流水质得到提升,也为巢湖综合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合肥都市圈内城市居民到合肥来,必然要到巢湖边上走一走,其中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是必游之地。”作为公园林长,方彪深感自豪的是,不到十年间,退耕还林的一片杨树林,华丽“蜕变”为四季有景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各地特别是都市圈内城市来学习交流的络绎不绝。“如今,咱们也俨然成了圈内城市共同的‘后花园’。”
作为长江一级支流,滁河在安徽省内流经合肥市肥东县、巢湖市,滁州市全椒县,马鞍山市含山县等县(市)。
今年上半年,滁河西赵村国考断面水质出现不稳定。作为合肥市与滁州市共考断面,合肥主动作为,全面摸清家底,开展滁河流域水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从8月开始,全市组织生态环境、水务、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排查整治全流域问题。”合肥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叶超介绍说。
此次专项行动累计排查干、支流河道约80公里,交办涉及畜禽养殖及农业面源污染、河道岸线及河面管理、镇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业企业等5类96个问题。据了解,合肥还在流域干支流布设28个监测点位,每日加密监测,研判污染源分布,高效率开展摸排。
与此同时,合肥与滁州密切合作,联防联控。从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共享水质加密监测数据,到现场联合巡查,及时移交巡查中发现的对岸问题,两市共担共治,共同推进滁河干、支流水质改善,形成了滁河左右岸治理的强大合力。
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滁河西赵村断面水质已实现均值达标。
“合肥目前已和六安、淮南、滁州等城市签订跨界河流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协议。”据叶超介绍,目前,合肥市每月与六安市在罗管闸出境断面开展水体联合巡查、联合监测,并将该断面纳入我市自动水站建设体系,提升水质实时监控能力。在落实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方面,每年投入4000万元,以断面监测水质情况确定流域上下游补偿责任主体,支持大别山上游地区实施流域环境整治及保护项目,有效保障干渠水质常年稳定达标。此外,严格水质预警调度,一旦发现水质超标,第一时间发出水质预警函进行调度。“今年以来,合肥跨境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实现均值达标。”叶超说。
不只是区域水污染治理协作,合肥还探索建立都市圈大气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守护蓝天白云。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商、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创新、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强化环境污染防治、促进环保科技交流和产业发展5个方面,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加速形成合肥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共商、共治、共享一体化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