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2021年青岛市“惠享秋冬”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其中,“亲近海洋,拥抱你”“趣海边——学海乐作舟”“温承天地,泉蕴百川”等海洋旅游体验线路成为青岛冬季旅游新亮点。
位于黄海之滨的青岛,拥有1.2万平方公里海域、817公里海岸线和120个海岛,海洋旅游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海洋资源“做文章”,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强化资源整合,打造“海上画廊”海洋旅游品牌。截至目前,青岛已有海上旅游企业28家、海上航线22条、海洋牧场21处、帆船俱乐部20家、帆船1000余艘。全市海上体验旅游项目年均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一条“海上画廊”正沿着青岛海岸线徐徐延展。
加快海洋旅游布局
近年来,青岛依托广袤的海洋资源,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培育亮点、串点成线、以线带面,促进海洋旅游全域发展。通过构建“一湾、三线、四区、多岛”的海洋旅游布局,将青岛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与市场优势。
据介绍,“一湾”利用胶州湾,串联起包括轮渡码头在内的七大码头,形成环湾线路;“三线”,即以奥帆中心为核心,向东串联崂山码头,向西串联栈桥码头、轮渡码头,向南串联西海岸星光岛;“四区”,即奥帆中心及五四广场、第一海水浴场、石老人、金沙滩4片海域;“多岛”是指竹岔岛、田横岛等海岛,打造海岛度假品牌。
此外,以滨海休闲度假为重点,青岛持续在项目招引上发力。目前,投资200亿元的环球融创海洋文旅城项目、投资150亿元的亚特兰蒂斯酒店项目、投资50亿元的祥源沙港湾项目等正加紧推进,通过差异化定位,丰富游客体验。其中,亚特兰蒂斯酒店主要建设以大型水族馆为主的大型水世界乐园、海豚湾剧场等;祥源沙港湾项目以沙子口中心渔港为核心,重点开发特色滨海商业,建设现代化渔业交易市场、海鲜特色餐饮、渔港民俗旅游、特色度假酒店等。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山东省高校干部与人才研究基地主任薛永武表示,“一湾、三线、四区、多岛”的海洋旅游布局将宏观规划与微观设计有机结合,突出了“旅游+”的综合发展模式。为了将青岛打造成我国海滨城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典范,一方面要对海上文化和旅游项目进行创新,促进海上旅游与休闲、健身等结合;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文化创意人才,招徕更多推动传统海洋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领军人物、多学科融合创新的复合型专家。
培育海洋旅游新业态
青岛以新业态培育为抓手,打造海洋体验旅游带、海洋特色文化旅游带,构建海洋旅游生态圈,大力发展邮轮游、海岛游及各类新兴业态,丰富海洋旅游产品供给。
青岛邮轮母港引入“集装箱部落”项目,开发餐饮休闲、时尚体育运动等业态,优化发展格局,拓展邮轮文化和旅游产业链发展;同时,与多方合作,推出滨海旅游、海岛游、研学游等产品,丰富“海上画廊”产品供给。
“没想到青岛的风景这么美。”宁夏游客张志鹏和田姗姗是一对新婚夫妇,专程来青岛拍摄婚纱照。近年来,青岛依托独特的海洋风景资源,开发了滨海婚纱照拍摄取景地,并推出特色海上旅拍、蜜月游等系列产品,让更多新人留下甜蜜回忆,擦亮青岛“海誓山盟·浪漫之都”城市名片。
此外,随着自驾游的发展,青岛借助当地山、海、城、河等地域资源优势,开发了以山地、滨海、河畔等为代表的休闲自驾游、房车游新业态,打造特色公路旅游目的地。
提升海洋旅游体验
为推动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青岛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批海洋旅游发展政策性文件,围绕海洋旅游整体规划、业态促进、项目经营条件、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目标、完善监管,进一步规范、壮大海洋旅游。同时,打造海洋旅游服务网,以软环境建设为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为海洋旅游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青岛相关部门出台文件,对船艇适用范围、部门管理职责、经营者备案要求等方面进行规范,对经营性帆船、水上摩托艇实行“一船(艇)一号”统一管理,完善了事中、事后监管;对游艇租赁企业资质、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等提出具体要求,形成统一、开放的游艇租赁市场体系;在潜水项目上,西海岸新区、奥帆中心海域获得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许可。
从奥帆中心的游艇上下来,来自云南的游客李莹高兴地说:“这里的项目种类繁多,价格公开透明,没有乱收费的情况,我们玩得安心又开心。”
“发展海洋旅游,关键要把海洋资源用好、用足、用活。”青岛市海洋旅游专班办公室主任、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朱铁一表示:“青岛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旅游是青岛旅游独具魅力的重要部分。下一步,海洋旅游专班办公室将充分发挥青岛海洋特色优势,会同相关涉海部门,加强创意策划、优化资源配置、丰富特色产品,培育海洋旅游新业态,提升游客体验,努力塑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海上画廊’海洋旅游品牌,助力青岛建设国际知名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