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汇区华泾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来自各居民区的社工,定期在前台接受轮岗培训。今年以来,居民们看到前台定期更换的“蓝泾灵”,就是这些社工学员。“在事务中心实训之后,绝大部分业务都烂熟于胸,知道办什么事情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准备什么材料,再也不用担心被群众‘问倒’。” 来自大桥居委的“蓝泾灵”张文君说:“现在感觉自己就是‘六边形’战士!”
近年来,华泾镇持续开展社工“全岗通”培训。但是经常用到的政策口径大家记得就深刻,所用频率比较低的就印象浅、忘得快。培训完没几个月,居民来咨询时就卡壳了。居委会是零距离服务群众的重要服务平台。怎么样把“全岗通”做好、做实?怎么样把死记硬背的政策,通过更有效的培训,转化为随手可用的专业本领?在这种情况下,“六边形”社工轮训计划应运而生。
华泾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邹静华介绍:“根据镇党委‘全岗通’实践轮训要求,每个居委每次派出1名社工,每周4天全脱产到前台接受实训,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使前期‘全岗通’培训的背诵,变成熟悉的具体应用。”
事务中心每年向居民提供的办事、咨询总量达12万多件,前台的工作人员,就是天然而权威的带教老师。居委社工带着满脑袋的“书袋知识”,怀着忐忑的心情上了岗。平均每天30-50单的练习,让他们从忐忑到生疏、从生疏到熟练,轮训结束,就成了全能的“六边形”战士。
“我们实行一对一带教,中心前台社工带教一名居委社工,首先是‘看老师做'’听老师讲‘,然后’老师讲着做‘,继而’老师看着做‘,最后是’学员自己做‘。”
“六边形”社工的培训,不止是上机操作,还包括笔试。只有两样都合格,才能够拿到结业证书。而事务中心201项全市通办业务政策的熟悉,也使社工们将“政务便利店”开进了小区、开到了居民家门口,延伸了社区治理与服务的内涵。光华绿苑的徐馨怡学员深有感触:“来中心咨询的群众,很多是熟悉的面孔。现在通过学习培训,我更多地了解了民政、医保等业务,以后自己在上门走访时,就能通过自己掌握的政策口径,进行精准帮扶,将党和政府的温暖带给他们。”
分批轮流实训以来,居委社工们在培训过程中迅速成长,从单一的条线职能履行者摇身一变为社区综合治理师,成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与居民之间的桥梁,做好群众的“店小二”,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有学员表示:“之前在居委工作时遇到群众提问时一知半解,现在通过全岗通培训能全面了解政策理论,能够及时向群众进行政策解读,告知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让群众少走冤枉路。只有在家门口解决民生问题,能够更充分发挥’三驾马车‘的作用,提高居民的信赖度,在创建美丽社区自治道路上走的更加平稳。”
轮流实训的过程,也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居委社工也结合自己在居民区的工作经验,对事务中心如何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建言献策。张文君学员认为目前很多年轻人由于缺乏兴趣,所以选择性忽视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民生政策。她认为可以通过“打造网红政策讲解员”的方式推广普及民生政策,借助网络平台对热门民生话题进行政策解读或者案例演绎,增加趣味性。
华欣居委的郑颖,则建议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可以将居民阶段性办理频次较高的业务,其相关的最新政策、办理流程、所需材料等信息,及时与居委共享,通过这种联动延伸触角,把服务从“最后一公里”变成“服务零距离”。
记者从华泾镇了解到,华泾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在“全岗通”培训过程中,也不断摸索改进,结合参与培训的居委社区工作者们的反馈建议,不断完善相关培训机制。并结合社区民情,针对性制定《华泾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市通办业务操作手册》,供学员学习摘抄。
未来,华泾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将继续承担“孵化器”“实训地”的职能,迎接更多的居委社区工作者参与到全岗通培训中来,以更精准服务带动更多群众参与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