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区委书记徐建在水城门,与上海新闻广播主持人高嵩就提升环城水系公园整体功能、青浦新城建设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
总投资37.1亿元,全长21公里的环城水系公园自建成以来备受青浦百姓青睐。一项深受好评的民心工程,是否还有提升空间?带着问题,实地调研,青浦区委书记徐建听到了不同声音。
横跨漕港河,依据史料复原的水城门巍峨壮观,已成网红打卡地,同时它还是联通两岸居民往来的方便之桥。
每天早晨,大手牵小手,一老一小踏阶过桥的身影成了水城门上的一道风景线。原来,位于南岸金地格林郡小区的大部分学龄孩子都就读于对岸的青浦实验小学御澜湾校区。
“早上赶时间,小家伙体力好,在前飞奔,一会儿就爬到了城门顶。我们老年人有些吃不消,楼梯台阶密,坡度还有些陡,一上一下,挺费力。”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紧赶慢赶登上城门,气喘吁吁:“过去没桥,得乘公交车绕路送孩子上学,现在盼来了桥,是好事儿,可老胳膊老腿提抗议,能不能给水城门安个电梯?”
一人提议也许是偶然,多人呼声趋同,那便成了共性的需求。不只是老年人,还有一些腿脚不便的残障人士也想登上水城门凭栏远眺。
套用一句最近广为流传的话,“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这天,徐建会同区里相关委办局的负责人再次来到水城门,协商落实电梯加装方案。
“斜坡中间绿化位置正好可以安装双向两跑手扶电梯。”拿出改造方案图,青浦新城公司副总经理张浩向徐建汇报:“由于电梯外露放坡距离更长,墙体造型也需稍加改动。书记,您看呢?”
“水城门脱胎于450年前的古建筑风格,加装电梯不能忽视建筑总体风貌,材质与周边砖木要尽量保持一致。”肯定了方案的可行性,徐建不忘在改建的小细节上给予提醒。
在细节上用力,小心愿里见真章。从事城建规划工作26年的徐建,尤为看重“谋定而动,谋定快动”。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在徐建看来,水城门是环城水系公园靓丽的“封面”,也是百姓心中的“明星”工程,当初为了解决两岸居民往来,一举两得迭加桥梁通行功能。实际使用过程中,高12米的水城门对老年人、残障人士通行不友好,及时补救加装电梯,也为接下来青浦新城绘制蓝图提了个醒,“以细心、耐心、巧心施展绣花功夫。”
自古以来,青浦丰富水泽孕育与水共生的城乡空间,圩田手法造就多元丰富的水乡空间肌理,呈现河湖相依、城镇相间的特征。
1936条河道,水面率18.7%,是全市水平的近两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21个天然湖泊全在青浦。
翻开《青浦新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水城共生”成了高频词。徐建认为,青浦新城的“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离不开“依水塑城”。
“从以舟代车的威尼斯,到新加坡加冷河-碧山公园,再到上海的一江一河,国内外依水塑城的成功案例给了青浦很大启发。”透过徐建的介绍,再细读青浦新城规划蓝图,只见通过疏通、改良水网,提升蓝绿比,新城的中央商务区地形结构将呈现若干个小岛及半岛型地块。
以青浦区江南特色阡陌纵横的水系及绿化网络为基底,在金泾河、陆行泾、油墩港、老通波塘、淀浦河、东大盈港、上达河等“五纵四横”的骨干水网体系中,依据历史脉络、水系宽度、风貌禀赋、贯通程度等要素进行评估,筛选出以淀浦河、东大盈港、上达河为主的“上字型水脉”形成区域景观骨架。
其中,占地45公顷的“青浦之芯”岛及周边将打造一平方公里的上达城市公园,并将借由四通八达的水系,引入水上交通。
“计划在上达河构建2条水上巴士,设置5个游船码头、6座步行桥结合东大盈港,这里将成为水上交通的实践区。”青浦新城公司副总经理张浩在一旁补充道,“届时这里将是开窗见绿、出门见景、百步见水。”
东联大虹桥、西接苏浙两省,背靠虹桥枢纽,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令青浦区成为重大战略机遇的交汇迭加之地。进博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新城建设......让青浦从昔日的远郊农村一跃成为直接承载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任务的发展前沿,从“上海之源”迈向“上海之门”。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而不懈奋斗”,在刚结束不久的青浦区第六次党代会上,区委书记徐建以此为题,浓墨重彩地阐述了加快建设国际“枢纽门户”对青浦实现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周,构筑青浦立体交通体系的又一条钢铁大动脉官宣落地。
“东起虹桥主城片区,西至水乡客厅,途经闵行、青浦两区,衔接江苏省规划水乡旅游线以及浙江省规划嘉善至西塘线等线路。”提及这条青浦等待已久的消息,徐建难掩喜悦之色:“全长50公里的上海示范区线,设置8座车站,其中7座在青浦境内。”
为了迎接这条上海示范区线,青浦新城规划早已跨前一步,一座体量庞大的地下TOD三线换乘枢纽将成为中央商务区的核心驱动力。届时,市民游客在这里可实现轨交17号线与两条市域铁路即嘉青松金线和上海示范区线的换乘。
“这座三线换乘交通枢纽不仅将改善青浦东西向交通,使青浦和中心城区衔接更加紧密,实际上它也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无论是跟江苏吴江、嘉善嘉善,还是松江、闵行的对接都将更加方便。”
这些年来,青浦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机遇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过去五年,青浦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2020年完成119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2020年实现583亿元。“三大两高一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大批行业龙头落户,上市企业增至29家,形成了快递物流、绿色金融、软件信息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会展商贸、北斗导航、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一批百亿级产业平台。
未来,三条钢铁通道在青浦中央核心区交汇,无疑将使“上海之门”青浦构建国际“枢纽门户”如虎添翼。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这两年青浦可谓不遗余力。”在徐建看来,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新城建设和国家战略发展机遇已经吸引众多年轻创业者把目光投向这里,“随着人才强区战略和‘长三角人才港’的建设,未来五年,青浦的高层次人才和高学历创新创业人才总量将翻一番。”
崔彧玮,15岁进入“科大少年班”,25岁取得了美国马里兰大学“计算神经学”博士学位,后入职硅谷著名人工智能研究机构Numenta。2016年学有所成的崔彧玮选择回国创业,将其擅长的国际前沿AI低算能类脑技术用于商用清洁机领域。
去年,崔彧玮决定二次创业,成立汤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将公司注册在了青浦赵巷的长三角赵巷科技绿洲。青浦长三角腹地的独特区位优势是崔彧玮考虑的关键因素:“我们工厂在常熟,从虹桥枢纽出发到苏州北站,出租车到厂区,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到,而且工程清洁机的零部件上下游企业都积聚在苏州周边,采购方便。”
让这位90后CEO更为欣喜的是,今年企业广揽英才时,不少优秀工程师不再因就业地在青浦而思量再三,“交通便捷,生活成本适中,加之青浦在扶持创新企业、增配人才公寓等方面不断加码,在青浦安居乐业是很不错的选择。”
伴随着青浦新城建设加速推进,像崔彧玮这样前来逐梦的“高精尖”人才越来越多。这背后,离不开青浦浓郁的创业氛围和极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我们有‘青峰’人才政策。山高人为峰,我们把我们的人才政策汇聚整合起来,产生统筹迭加的效应。取名青峰,就是希望把青浦建设成为一个人才高峰。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紧缺人才,提供安居奖励补贴政策,落实交通、就业、医疗、养老、金融、法律、培训等综合服务保障举措,吸引各类优质企业和人才汇聚新城。”
徐建说,随着华为、网易等产业项目的引进,中山医院青浦院区的开建,接下来还有复旦大学创新学院等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立项,这些项目本身就具备极强的人才集聚效应,同时也在公共治理环境上对人才产生了极强的吸引效应,“青峰”这个人才高峰应该说已经逐渐显现。
“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打造一座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中心节点城市,吸引更多人才爱上青浦,除了交通、医疗、教育等民生配套工程的不断提档升级,营造充满“暖意、惬意、诗意”的软环境同样不容忽视。
“最近,我们提出将青浦城市建设成为‘温暖家’。通过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供给,全覆盖的幸福社区建设,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便捷通达的交通网络,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新城宜居宜业,近悦远来。”
徐建发出邀约:“青浦未来可期,选择青浦,就是投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