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蒋巷村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蒋巷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特色,不断探索新路径,加大了调整结构的力度,实现了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真正做到了高质量发展。
11月1日,蒋巷村如往常一样迎来了外地访客。除了走进村史馆、蒋巷生态园和蒋巷新村,不少来访者还兴致勃勃走到农田边,欣赏水稻田里丰收的景象,不少人对水稻整齐平整的程度连声赞扬。在了解生产过程后,他们对于蒋巷出产的大米都显得非常有兴趣。村党委委员、村委副主任王前明提及这一切就显得特别自豪,原来2015年蒋巷村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又推出创新举措,邀请常州的水稻专家来村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机种植,通过控制栽种密度,让每棵水稻享受到更多的阳光照射,同时为稻田施用养猪场污粪发酵池产生的有机肥,提升农田的肥力,以此来增强水稻的抗病性,实现全程不用农药的目标。经过四年的努力,村里积累了丰富的有机种植经验,有机水稻种植面积也从一开始的50亩不断扩展,如今超过850亩的农田实现了有机种植。种植大户王正楼还记得,当时村里刚开始进行有机种植,看着田间稀稀落落的秧苗,他心中暗存疑虑,特别担心产量问题,结果到了秋收时节,亩产量比他想象中更好。王正楼说:“苗壮、穗大,产量就稍微降低了点,从过去亩产500公斤到600公斤减少到了450公斤左右。但是效益可比过去好多了,一般米加工后售价在6元多每公斤,我们这里可以卖到20元每公斤。而且因为不用药、不用化肥,我们种田省力多了。”目前基地上除了有机水稻,还种植有200多亩绿色富硒米,村里1200亩农田中绿色有机种植面积超过了1000亩,真正做到了绿色健康发展。据悉,明年蒋巷村的有机绿色种植将实现全覆盖。
发展绿色有机种植是蒋巷村科学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蒋巷村发挥农田林网建设成果的效应,持续不断地改善生产条件,坚持全部秸秆还田、河塘淤泥灌田、猪羊牛粪尿下田等生态化种田养地措施,有效提髙农田质量,并探索实施“休耕养地、储粮于地”等科学措施。同时,村里通过农村湿地系统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今年,蒋巷村进一步提升有机肥料灌溉系统,在田间铺设管道,方便有机发酵肥直接输送到田间,今年村里1200亩农田还将继续全面实施休耕轮作,进一步提升土地肥力。这一切不断提升农业效益,而且有效提升了农业环境,为蒋巷的生态旅游提供了生态保障,也增加了特有的亮点。
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链,丰富旅游农产品,蒋巷村投资610万新建了蒋巷粮食烘干中心。这个今年秋收期间投入使用的烘干中心拥有一条每小时750公斤处理能力加工流水线和两条15吨处理能力的烘干线。中心还建设有专业的粮食储存冷库,可以满足850亩农田的贮藏需求。粮食烘干中心投用进一步衍生了蒋巷大米的产业链,使得蒋巷大米实现了从一粒种到包装出产的全产业链生产。
今年蒋巷村还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上下功夫,原来全村16位种田大户中有不少人年纪较大,对此今年村里将200多亩农田流转了回来,安排两位年轻人负责种植,有了年轻力量的加入,村里将加快新农机新农业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让最新的农业经营理念支撑蒋巷农业的发展,提升农产品品质。通过这些新举措,蒋巷村将进一步打响自己的农业品牌,让蒋巷大米等农产品成为当地旅游产品中的一个亮点,吸引更多人关注蒋巷,同时游客的到来又带动销售,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进而提高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可持续发展水平。
近年来,蒋巷村为一二三产协调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在农业方面从追求产量到追求高效高质,实现生态有机发展;工业领域,村里转换思想,通过加强服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旅游产业上,从过去单纯以参观为主,到现在扩展到食宿等各个方面,今年还率先推出了民宿服务,真正实现了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村党委书记常德盛表示,蒋巷村将继续坚持三个产业协调发展、五个文明同步进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根据常熟建设精致城市的要求,建设精致农村,做好两个排头兵,建设出更高质量的绿色蒋巷、优美蒋巷、整洁蒋巷、和谐蒋巷、幸福蒋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