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康桥镇叠桥村村民闵伟智回家后把车停在了院子里的“蘑菇桩”边,接上充电线,随后扫描二维码开始充电。
“蘑菇桩”、充电棚、智能柜,在叠桥村,三种不同类型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备,让平日使用电动车的村民不再为充电和安全两难抉择。这是康桥镇“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实践之一,根据居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设不同充电设施。
所谓“蘑菇桩”,是一种简易充电桩,每套设备有4个接口,配上二维码,可以同时为4辆电动车充电。在叠桥村,除了58户村民家中安装的“蘑菇桩”,还有分布在“家门口”服务中心等地的8个集中式充电棚,兼具充电和遮风避雨的功能,以及2个智能充电柜,能单独为电动车电瓶充电,并有充分的安全防范功能。
叠桥村消防安全干部邱燕军告诉记者,这个智能充电桩只能够为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车电瓶充电,“不符合标准的电瓶放进去,柜门就无法关闭。”
所有的这些充电设施,通过叠桥村联勤联动站内的智慧消防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大屏实时了解使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而在康湾苑小区,集中式充电棚和“蘑菇桩”也得到了居民的青睐。康湾苑于今年5月开始改造小区内的电动车充电设施,目前小区已建成5个充电棚,各楼道附近也安装了不少“蘑菇桩”,能够有效满足小区住户的充电需求。
居民徐月中此前也习惯把电动车推到楼内充电,虽然知道有安全隐患,但苦于没有地方充电。“现在有了这些充电桩,我们就可以在这里充电,避免了安全隐患,确实方便了。”他说。
居委还在电梯内加装了电动车拒入系统。康湾苑居委主任蔡珠红表示,后续还将协同物业、业委会以及居民志愿者一起,大力宣传消防安全意识,杜绝电瓶车上楼,让充电装置发挥最大的作用。
康桥镇相关职能部门介绍,目前正在居村、工业园区等地推广建设“蘑菇桩”、充电棚和智能柜,后续将覆盖更大范围,满足市民的安全充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