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县总工会在思想引领上下功夫,在员工权益保障上做文章,落地了“车间政委”“送教入企”“薪酬激励”等一批创新性举措,让产业工人矛盾有地方说理,技能有渠道提升,薪酬有依据增收,生活冷暖有关怀,通过产业工人成长,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送教活动按需点单
“课程车间非常实用,现场管理、安全管理等内容都让我们员工实打实受益,据测算工作效率提高8%左右。”提起县总工会课程进企业的活动,浙江五龙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喷塔车间主任谢伟岗感慨道。
“送教到企业、办班在车间”是我县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一种全新模式,五龙新材就是服务受益企业之一。去年,县总工会启动企业“点菜”送课活动,根据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具体需求,派出优质师资进企业、进车间,现场开展项目化教学和技术服务,以“不脱产、不离岗、不离厂”的职工再教育新模式,助力企业“产改”工作走深走实。截至目前,“送教入企”活动已开展120余场,服务制造企业86家、职工2万余名。
名师带徒倾力授技
产业工人最优秀的代表就是工匠人才,为了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县总工会在劳模工匠人才覆盖企业中推动建立“师带徒”制度,帮助产业工人成长。截至目前,我县建成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12家,领衔创新项目28个,劳模工匠师带徒405对,聚合了一群肯学习、懂技术、善创新的骨干力量。
王菁是欧诗漫集团基础研发部部长。她的成长,离不开企业导师——沈志荣。沈志荣是欧诗漫集团董事长,也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展淡水珍珠研究的人员之一。王菁说,导师对珍珠事业的情怀和执着深深影响了她,帮助她渐渐摸清了门道,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
薪酬激励助企提效
今年7月,非公企业产业工人权益维护全域试点在钟管镇启动,6家企业签订了《技能和技术创新薪酬激励集体合同》(以下简称《集体合同》),为企业技术改革、技术提升工作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据介绍,签订这份合同后,企业就要根据自身情况针对产业工人为企业节约成本或增加收益的大小,给予不同等级的薪酬激励,同时针对不同技能等级的产业工人,在日常薪酬发放中给予津贴补助,进一步提高产业工人的认可度。
前不久,浙江拜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沈炳浅等人,就获得了企业6万元的奖励,且提高了每月的工资奖金。因为去年沈炳浅等人对企业锅炉脱硫系统进行了提效改造,成功为企业节省了120多万元的成本。
“奖励实实在在,产业工人为企业发展贡献才智的劲道更足了。”拜克生物工会主席谢彩祥介绍,签订集体合同之后,企业及时兑现员工的薪酬激励,有效意见建议的月增长率提高到了30%以上。
《集体合同》充分彰显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和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5家企业完成了该合同的签约。
“车间政委”巧解困惑
薪酬有了提升,那职工的心声和诉求又如何解决呢?在浙江兆龙互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名“车间政委”深受员工的信赖。他们在基层一线开展“保持工人阶级本色”专题教育和劳模工匠先进事迹宣讲,开展企业项目攻坚带头示范,引领职工学习劳模工匠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员工有困难,他们尽自己所能来帮助;员工有矛盾,他们以“老娘舅”的态度来调解;员工有困惑,他们更是以专业的知识来指点迷津。
“车间政委”是县总工会为畅通企业和基层职工的沟通通道所创新的自治模式,他们在技术攻关、比武竞赛、解决纠纷等方面发挥作用,架起了企业与职工“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沟通桥梁,让企业听到职工的声音,也让职工有地方“说道说道”。
“我们将继续通过技能培训、技能竞赛、技术创新和自主评价等手段,着力打造技能、智慧、建功竞技舞台,进一步打响德清高素质产业工人培养品牌。”县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房红良表示,接下来,将围绕人才强县战略,深入实施新时代德清工匠培育工程和“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完善高技能人才(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管理机制,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取得更好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