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朱泾镇“稻花湾”品牌大米首次正式对外亮相。“以稻花筑湾”,多重寓意中,也昭示着一条立足新泾村特色的乡村振兴路正徐徐铺开。
新泾村农用地占总用地的78.95%。良好的耕地质量为打造绿色生态大米品牌提供了优越的产地条件。但是,农民种粮收益低、稻米优质不优价、产销分散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粮食产业发展。
本地优质大米打不开市场,上海老百姓吃不上本地米……品牌创建,迫在眉睫。
按照“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的思路,近年来,朱泾镇聚力统筹推进农业品牌创建工作。去年初,以“打响上海本土大米品牌”为牵引,新泾村委携手村域内龙头企业开始了对“稻产业链”的延伸研究。
为了进一步提升稻米的质与量,发挥“龙头带矩阵”效应,在镇村企的积极牵线下,市农科院派专家入驻新泾村开展合作种植,选定了“沪软1212”这一获全国金奖的水稻品种。随着近一年时间的精心培育,这块试验田上长出的“稻花湾”,经多方鉴定后,颇受认可。
村里的龙头企业——上海盛致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岳桂元介绍:“围绕‘绿色安全优质’的宗旨,‘稻花湾’品牌大米采取严格的内控标准,严把品种、肥料、农药、加工、服务多个关键控制点,确保每一粒大米都能吃出老底子的味道。”
“我是来学习的,都说这个米好,收购价也高,等这季完了,我们也要种这个种。”近日来,在“稻花湾”大米种植基地,与新泾村富强7组村民李惠林一样蹲点取经的农户络绎不绝。
据了解,随着亭枫发展轴沿线,金山稻米产业化联合体的稳步构建,通过“订单农业”模式,第一批将带动朱泾镇域内稻米面积近3000亩。同时,水稻收购新标准也应声出炉,以一亩地为例,联合体内的农户,种植有机水稻每亩可增收300元,种植绿色水稻每亩可增收120元。
新泾村的稻米产业已向着“生产+加工+营销”的全产业链迈进,目前,在主打大米、胚芽米、糙米、粥米的同时,还开发了米昔、米糕、米茶等稻米衍生品,其中,仅米昔一个品种就有8种口味可供选择,此款米昔产品已与花开海上生态园、木守、西溪等“芳香”小镇中的企业开始了合作销售,“稻香”与“芳香”产业链正在加速关联。
“要和人家看齐,不能光眼红,还得学别人做得好的地方。”新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元峰认为,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就要有“比学赶超”的劲头。
人居环境与产业兴旺,相辅相成。现阶段,新泾村正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六个一”建设,村民们的参与度不断提升,还自发组建了“稻香新泾”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
根据规划,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后,将推进水系建设、农田改造、道路优化等一系列工程,完善公共设施,新建文化阵地,加之新泾现有的康养民宿、餐饮等配套,未来,集稻米产销、稻田文化、休闲漫游、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将成为驱动农商文旅融合,构建新泾“稻产业链”的独特资源禀赋。近日,“青联服务千村计划”也落地新泾,将合力为“稻香”产业发展提供种源、科技、人才等重要保障。
“我们希望通过释放好一滴芳香精油的魅力,一颗优质稻米的魔力,让特色产业成为持续推动‘三产’融合,拓展农民增收空间的有效途径。”朱泾镇党委书记夏红梅的一席话道出了乡村振兴在朱泾的“生动实践”。
由带片,塑起芳香镇,育好稻香湾,激活落照湾……如今,随着“西进”战略的加速推进,朱泾西部“三村联动、三生联通、三园连心”的路径已经明晰,“花海待泾、稻香新泾、幸福大茫”的乡村振兴片区化发展正在稳步推进,朱泾正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域,助力金山打响“上海湾区”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