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登录‘大宁易办’小程序,发现可以咨询的事项更多、更精细了。比如我要了解加装电梯的流程和内容,线上给到的解答仔细又全面。”在大宁路街道社区居民王阿姨看来,动动手指、不出家门的便民措施,让她体验到了社区服务的便捷。
记者从大宁路街道了解到,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街道创造性地将“一网通办”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结合,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对可全程网上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梳理,打造了“大宁易办”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品牌,让政务服务从“可办”向“易办、秒办、陪伴、贴心办”转变,实现“自助办、网上办、零次跑”,提升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让一些社区居民津津乐道的是,街道今年推出的“大宁易办”小程序,让他们在家就办理好了长护险等服务。居民陆女士需要为母亲办理“长护险申请”,但由于老人长期卧床,需要时时照顾,不方便前往中心办理,于是她通过“大宁易办”微信小程序,与工作人员在线视频。经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核实身份、线上发送办理所需电子材料,陆女士成功办理了长护险申请,体验到了线上办理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周霞萍介绍,在实际事务的办理中,“大宁易办”也让残障人士的业务办理更为便捷。有居民预约了评残业务的时间后,想要更改时间,按照以往办理流程,需要来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重新修改时间。自推出“大宁易办”以后,服务得到了升级。“工作人员和居民视频确认,进行身份证信息上传,选好修改时间后,居民手机就会同步收到调整的短信,很方便。”
如今,在“大宁易办”上,多个常用政务服务一目了然,居民可通过机器人客服、真人视频等形式,咨询或办理长护险、残疾证申请、劳动手册、失业登记、人保部证明、小微工程备案、退役军人等事项,实现“零次跑、不见面”的全程陪伴式数智化政务在线服务。
大宁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黄晓禄介绍:“我们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开设了专窗,一些需要视频确认的业务,工作人员会直接和居民联系,做到‘让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腿’。”据介绍,“大宁易办”还能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分析用户特征,形成个性化“一人一档”和“一企一档”,提前研判群众的潜在需求,主动推送各种专属的个性化业务办理通知服务,主动提供办理路径和在线咨询窗口路径,从被动服务走向主动服务。同时,如果办理事项需要街道其他岗位人员协同处理,系统后端会发起业务流转并开启三方通话,协同沟通办理。此外,小程序还可依托“双向快递”平台,寄递办理过程中产生的纸质材料和办理结果,让群众和企业“零次跑”。
为提升居民的服务体验,“大宁易办”注重对不同人群开展有温度的服务。比如在“退役军人服务”板块,退役军人通过“大宁易办”向“在线顾问”政策咨询,可以体验全程陪伴式业务办理服务,而在线下窗口办理时,退役军人可以享受到优先服务。未在街道进行信息采集的退役军人前来办理业务时,只需向大厅工作人员出示相应证明材料,工作人员就会协助获取优先号码。
为了解决居民“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处办”的问题,大宁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积极更新软硬件设施,打造快捷、便利、智能的“24小时自助服务区”,居民只要刷身份证或“随申码”即可随时自助查询、办理,让居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政务服务“不打烊”。同时,自助服务区引入了“人体行为感知报警系统”,可及时发现自助服务区在使用期间有人员摔倒或长时间滞留的情况,第一时间将突发情况通过手机端小程序推送到紧急联系人手机上,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查看和处置。
在利用智能化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街道将提升居民服务体验摆在首位,助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残障人士出入公共场所的“随申码”核验问题。近日,大宁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在全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中首家推出“随申码·离线码”卡制版。卡制版的“离线码”形似身份证大小,背面不干胶材质,可将其粘贴在卡包、交通卡等位置,方便携带,卡的正面印有包括照片、姓名、有效期、二维码等信息。
据了解,在居民需要核验“随申码”的场所,出示有效期内的“离线码”,工作人员可通过“随申办”客户端、“随申办”微信小程序,通过“扫一扫”功能识别卡制版“离线码”进行健康核验,使用起来更便携、更安全。
街道方面表示,今后,大宁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还将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科技赋能“让数据多跑路,让居民少跑腿”,切实让居民感受到“一网通办”政务服务的优质、高效和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