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 文字新闻
问政智库 | 邹磊:进口博览会助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2018-11-06  来源:澎湃新闻  

  举办进口博览会,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推动,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自2017年5月首倡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起,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首届进口博览会逐渐从无到有,迅速从中国倡议发展为世界机遇。在贸易战升温的背景下,以举办进口博览会为契机扩大进口、扩大开放,中国为支持贸易自由化、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了公共产品,体现了责任担当。

  举办进口博览会,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推动,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自2017年5月首倡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起,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首届进口博览会逐渐从无到有,迅速从中国倡议发展为世界机遇。在贸易战升温的背景下,以举办进口博览会为契机扩大进口、扩大开放,中国为支持贸易自由化、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了公共产品,体现了责任担当。

  一、为贸易战阴影下的世界经济提供积极预期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经历快速转型重组,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抬头,贸易战加剧了全球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焦虑和恐慌,使二战以后形成发展起来的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和规则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美国的贸易战举措将引发不断升级、持续的贸易对抗,使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脱轨,中期增长前景受到抑制。摩根大通评估认为,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冲突将减少贸易量、中断全球供应链,并打击企业和消费者信心,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增速有可能下滑0.2%、0.4%甚至1.4%。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宣布了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举措。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他又提出中国将从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等方面持续扩大开放。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将主动向世界各国开放本国市场,分享内需消费市场的广阔机遇,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共同把发展蛋糕做大,而不是相互打贸易战。我国经济体量巨大,工业体系完备,拥有近1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空间,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进程中,有很大的进口潜力有待挖掘、需求有待满足。据统计,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2017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口额累计达20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3.5%,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服务贸易进口额累计达3.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6.7%,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倍。未来5年,我国预计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因此,中国以举办进口博览会为契机主动扩大进口,将为正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尤其是广大发展中经济体提供积极预期,并带来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机遇。

  二、为促进全球普惠包容发展搭建合作载体

  经济全球化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也产生并加剧了发展赤字与南北鸿沟。当前,世界经济总需求不足,复苏乏力。三分之二的发展中国家严重依赖初级产品出口,近年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使其获利空间出现严重萎缩,有些国家出现了“出口萎缩—财政危机—货币贬值—社会动荡—政治危机”的恶性连锁反应,一些新兴经济体陷入了增长失速、外债高筑、外资逃离、货币贬值的泥潭。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近年来,中国接连向国际社会提供了“一带一路”、亚投行、中欧班列等一系列旨在促进全球普惠包容发展的公共产品。进口博览会正是中国以扩大本国市场开放为切入点,主动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开放型贸易合作载体,为解决全球经济治理赤字提供了新的制度安排和公共产品。在这个平台上,各国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可以集中展示国家发展成就和推介市场投资机遇,境外参展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展示最新、最好、最有特色的商品与服务,我国采购商无需出国就能与全球各大供应商面对面洽商交易,各地方政府可以开展针对性和高质量的招商引资,普通中国百姓能够更为便捷实惠地购买到国外优质产品。即使是境外企业彼此之间,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开展对接交易。值得指出的是,中国不仅为参展的国家和企业提供帮助和支持,还向每个参会的最不发达国家免费提供了2个标准展位,用以展示服装及日用消费品、食品及农产品、保健品等最富本国特色的优质产品以及当地丰富旅游资源和人文特色。这将使最不发达国家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全球经贸合作和产业分工中,通过扩大出口提升自主发展能力,进而为顺利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创造条件。

  三、为各国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降低成本

  伴随着国内的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趋势,中国的进口需求迅速扩大,在全球进口贸易份额中所占比重也持续攀升。据世界银行统计,2011-2016年,中国进口货物和服务总额占全球进口市场的份额由8.4%增至9.7%,提高1.3个百分点,而同期美国、欧元区和日本三大发达经济体的进口份额下降了0.4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许多进口商品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仍面临不少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推高了国内外价格差,这也在客观上导致了近年来中国大陆游客在境外消费屡创新高。据统计,2017年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达到1.31亿人次,规模超过日本人口总数,占全球游客总数的1/10;我国游客在境外消费支出达2580亿美元,约占全球总支出的1/5,几乎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两倍。

  举办进口博览会不是中国降低进口成本的开始,而是致力推动贸易便利化的集中体现。一方面,围绕进口博览会,中方搭建了与之配套的线上与线下、综合与专业相结合的“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积极推进覆盖展前、展中、展后的供需对接,为各国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多渠道、多模式、多元化服务,建立起和中国消费者之间便捷的绿色通道。另一方面,与进口博览会同步,我国持续下调部分汽车、抗癌药物、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在审批、通关、检验检疫等多个进口环节进行制度创新,进一步减少流程、压缩时间,持续降低制度性成本。在全国最忙碌的上海口岸,通过推行无纸化货物查验、报关电子委托代理等方式,2018年一季度进口平均通关时间压缩至10.43小时,比去年同期进口通关时间缩短54%;在采用“提前申报”模式后,货物到港后只需1天就可以提货,而在传统到港申报模式下则需要5天。对外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商品而言,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知晓度和竞争力。对我国普通消费者来说,未来在家门口就能买遍全球,到货时间将大大缩短,支付价格也将持续降低,国内外价差有望不断缩小,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将得到更大程度地满足。

  四、为加强国际经贸政策沟通构筑对话平台

  当前,世界经济已走到了一个充满不确定的十字路口。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各国经贸和产业纽带早已紧密联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互格局。另一方面,新的发展动能尚未形成,地缘政治热点此起彼伏,各国经贸货币政策分歧扩大,由某些国家挑起的贸易摩擦乃至贸易战有升级趋势。要对话还是要对抗,要共发展还是要贸易战,要扩大开放还是要保护主义,这些都是各国决策者必须直面的重大抉择。在此背景下,需要通过高规格的多边性交流对话平台,加强国际经贸领域的政策沟通与协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联合国总部、G20峰会、上合组织峰会、达沃斯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许多国际场合,习近平总书记都向世界阐述了中方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的立场主张,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国也为推动各方加强经贸政策协调、共同维护国际多边贸易体制,付出了巨大努力。

  在首届进口博览会期间,中国和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工发组织等一道举办虹桥国际经贸论坛。虹桥国际经贸论坛相当于经贸领域的博鳌论坛或中国版达沃斯论坛,各方将围绕国际经贸重大、热点问题开展深度对话和探讨,就国际经贸发展新趋势、新变化、新动态展开思想碰撞,为新时期世界经济发展大计贡献智慧和方案。在这个平台上,以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理念得到重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和主张有了更多机会得到表达,各方也将从中国新一轮扩大开放进程中寻找到新机遇。

  简言之,进口博览会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而是中国主动扩大市场开放的政策宣示和助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公共产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由中国主办,世界贸易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和众多国家共同参与,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的大合唱”。伴随着“中国市场”的崛起,进口博览会和扩大进口成为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实现联动发展的新路径。在此过程中,中国与各国的相互依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进口博览会也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与各方在“新时代,共享未来”的愿景与行动。

上一条:证监会财政部上交所多部门表态科创板:资本市场的增量改革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