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的常熟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着力提升民营经济质量效益,为构建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蓄力。
截至目前,全市民营企业共51450家,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963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73.23%。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工业产值1184.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43.37%。常熟民营经济正依靠智能制造、品质提升、绿色发展等途径,呈现量质并举的良好局面。
智能制造已成为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在市经信委牵头下,一大批市场空间稳定、成长性向好、用工相对密集的民营企业正加快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制造装备向智能化转变。在此基础上,本市加快培育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同时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具备整体设计能力和解决方案能力的服务机构,逐步建立细分行业专家智库,不断满足不同领域不同规模企业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主体,全市各类民营企业发挥创新优势,激活内生动力,提高产品品质,在差异化的细分市场赢得主动,获得发展新优势。一批“专精特新”产品、行业“单打冠军”“小巨人”企业迅速崛起。各类行业龙头企业、优质平台积极加入创新发展计划,加快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争创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加快重大装备和关键部件首台(套)研发应用。
绿色发展也已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常熟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中释放出来,以实施“零地增长”来提高产出水平,增加产出效益。目前,全市已有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熟市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成为今年第一批“零地增长”试点企业,均为“3+5”产业企业,第二批试点企业正在申报推进中。同时,常熟正整合建设工业大数据平台,持续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零地增长”正与智能化改造、企业转型提升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市经信委等部门切实加大帮扶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搭建政企沟通的制度化平台,建立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健全企业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探索重大经济决策主动向企业家问计求策的程序性规范;深化“当好店小二,服务进千企”专项活动,通过现场走访重点企业、小规模沙龙分享会、政策咨询服务等形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府服务”,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发挥市级提升存量企业竞争力专项资金导向作用和杠杆作用,对民营企业在智能化技术改造、工业互联网发展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