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在黄埔国际财经媒体和智库论坛(简称“黄埔论坛”)上表示,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统筹协调,必要时可考虑将赤字率从2.6%提高至3%左右,加大财政政策对稳增长、防风险的支持力度。
作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配套论坛,黄埔论坛以“继续扩大开放 共享经济发展”为主题,中美贸易、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等成热点议题。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应如何应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现场注意到,“高质量发展”成为与会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开出的药方。从策略来看,中国升级版“市场力”的激活,将有赖于遵循经济规律、加速创新机制体制、拥抱科技,激发企业活力和扩大开放等一系列综合举措的助推。
激活内需潜力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美国挑起贸易摩擦产生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同时中国经济自身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亟待排解。
从第二季度开始,变化进一步突显。尹中卿概括为:一是稳中有难,投资、消费、出口减速,制造业、民营企业、中小微型企业经营困难较多,经济增长高开低走,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二是进中有忧,实体经济供需失衡、实体经济与金融、实体经济与房地产矛盾没有解决,新旧动能尚在转换之中;三是好中有患,区域、行业、企业分化明显,三大攻坚战依然艰巨严峻,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
应该如何进一步应对和破解?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关键。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就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涉及思想、体制、动能、结构、方式乃至文化等一系列改革和转换,这关系到国家全局和未来。
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近期中央在部署当前经济工作时也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之所以被视为破题关键,按与会学者逻辑,高质量发展不仅直接指向破解当前中国经济诸多短板,更重要的是,这与激活内需市场紧密相连,将成中国经济重要优势和动能。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认为,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看,中国市场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一定会成为全球最大需求提供国。并且,这不仅能够应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也将为世界所分享,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以“进博会”为例,中国市场正和全球市场融合在一起。
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常务副校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有着相同观点,他认为中国经济有着不可遏制的“市场力”,并且是新时代发展的“法宝”。
近期,宏观经济数据中消费数据的波动,也引起有关如何提振消费的讨论,并有相应政策出台。
郑必坚认为,关键在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文件上,以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同时,还应创新市场运作机制。
郑必坚还表示,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包括深化国企改革,也包括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好条件,解决融资、准入、混合当中以及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而从整体的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范恒山认为,核心主体是科学家和企业家,必须充分发挥二者作用,通过一系列机制体制创新,使科学家、企业家投身创新,推动整个国家创新发展。
建言提高赤字率
根据美国商务部11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贸易赤字再度扩大,其中,与中国贸易逆差扩大至402.4亿美元,再刷历史新高。
尹中卿认为,一定要充分认识美国发起的经贸摩擦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外部风险,准备足够的反制预案,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有效利用外资,维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制定系列对内救济措施,尽可能减轻经贸摩擦对相关地区、行业和企业冲击,尽可能减少对居民家庭、普通劳动者的影响和伤害。
他强调,要密切关注需求侧下行向供给侧传导的压力,需求侧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积极吸引民间投资,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等;供给侧要加大“僵尸企业”破产清算重整力度,有力有序推进结构性去产能等。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各司其职,紧密配合,财政政策应更积极、聚力增效,切实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按预算法规定堵住“后门”,拓宽“前门”,必要时可考虑将赤字率从2.6%提高至3%左右,加大财政政策对稳增长、防风险的支持力度等。
同时,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松紧有度,维护M2和社融压降后的平稳,缩小去杠杆下资管变局带来的融资缺口,以及研究准备好人民币供给机制与美元脱钩的预案等,防范美国缩表、升息特别是经贸摩擦等外部冲击所导致的融资断崖和资金链条断裂等。(编辑: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