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平台融资
长期以来,融资平台一直是稳基建投资甚至稳投资的主力。今年以来,随着隐性债务管控更加严格,融资平台资金链紧张,基建投资增速持续走低。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1-9月基建投资增速已降至3.3%。在7月23日国常会提出“保障融资平台合理融资需求”后,国办于10月31日印发《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对前述政策作出详细解释,缓释融资平台风险。后续银行会增加信贷吗?风险如何化解?(杨志锦)
10月31日晚,不少地方财政人士和融资平台公司人员,在其朋友圈里转发了国办下发的基建补短板的文件。
“合理保障融资平台公司正常融资需求”的章节,是他们最关注的内容。相比7月底宏观层面的定调,该文件给出了具体的安排,包括金融机构不得盲目抽贷、压贷或停贷,防范存量隐性债务资金链断裂风险;对必要的在建项目,与金融机构协商继续融资,避免出现工程烂尾;对存量隐性债务难以偿还的,允许采取适当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等。
“文件第六条,对融资平台是利好。(第六条)给出了四五点意见,在不增加地方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对融资平台后续健康发展是有益的。”11月1日,某西部地级市城投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各地隐性债务摸底工作基本完成,目前正待上级政府甄别确定。存量隐性债务关系的厘清,让很多背负隐性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也松了一口气:偿债还需时间,至少底数大致清楚了。
避免资金链断裂
“今年融资政策变化很大,融资成本急剧升高。很多金融机构不做PPP项目,我们公司成熟的供水污水PPP项目,也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我们今年的项目贷款主要来自政策性银行。”11月1日,华北某地级市水务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今年上半年,地方债防风险工作的推进,叠加资管新规的严监管,不少城投公司的资金链趋紧,多省曝出城投公司信用事件。
7月底,政策开始微调,中央定调积极财政政策更积极,还要加大基建补短板的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
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既不过度依赖投资也不能不要投资、防止大起大落的原则,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
11月1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把基建投资保持在一定力度,并不是要搞投资大刺激,适当的基建投资有利于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7月末政策开始微调,随后1.35万亿地方专项债加速发行,但地方基建项目还需要资金配套,这需要调整相关监管政策。对于保障合理融资需求的部分,国办文件要求银保监会、发改委、财政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1月1日,中信证券固收分析师吕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该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金融机构要在采取必要风险缓释措施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不得盲目抽贷、压贷或停贷,防范存量隐性债务资金链断裂风险。
“中央下发的隐性债务文件我们都学习过,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一刀斩断是不可能的。这次政策明确了包括保障在建项目合理融资需求、难以偿还的债务适当给予展期等,要避免资金链断裂,不然金融风险立马就出现了。”上述西部地级市城投公司负责人表示。
11月1日,有基金子公司投资部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融资平台的主要债务为银行贷款,政策明确不得盲目抽贷,这对平台公司是很大的利好。“我们是做非标产品的,之前监管层对于一些合规产品有顾虑,接下来监管政策有可能会调整,我们手头有产品打算报送监管。”
前提:不增加隐性债务
“过去有财政担保函、承诺函就能融资,现在担保函是不能再出了,金融机构会看城投公司的资产状况、资金流动性、偿还能力等,贷款审批更为谨慎。”上述西部城投公司负责人表示。
政策支持在建项目,也是有前提的。指导意见指出,在严格依法解除违法违规担保关系的基础上,对必要的在建项目,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在不扩大建设规模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与金融机构协商继续融资,避免出现工程烂尾。按照一般企业标准对被划分为“退出为一般公司类”的融资平台公司审核放贷。
支持在建项目融资,是否会导致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赵全厚指出,总的来说,除了政府债券之外,并没有要增加其他政府债务。保障在建项目融资,符合市场化要求的城投公司债务可能会增加。
吕品表示,支持在建项目的继续融资,同时要避免地方隐性债务的增加,可以让政策性银行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来参与地方基建项目的投资。基建仍然是有空间的,像大城市圈的新区等还有很大空间。
不少融资平台都在加速转型中。“城投公司应该区别于其他盈利类国企,城投基本是微利的,只要收益能覆盖资金成本,城投还是要多做一些社会资本不愿意参与的公益项目,不能忘了主业。”上述西部城投公司负责人直言。
此外,指导意见也指出,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前提下,对存量隐性债务难以偿还的,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在与金融机构协商的基础上采取适当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
有财政系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地方隐性债务的化解需要时间,可能要五到十年。在化解过程中,金融机构可能需要对一些存量的隐性债务给予适当展期。
在各地出台的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具体方案中,积极协商债务展期、债务重组等,也是较为常见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