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紫涵同学眼中,“双减”是一道实实在在的减法题。
她就读的南苑小学,已制定并落实“双减”政策系统化方案。对此,她最大的感受是主课作业变少了。
见到王紫涵时,她正和同学一起刻制版画。她学习成绩不错,一般能在40分钟的课后基础托管服务时段完成作业,留出更多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她的版画指导老师周晓峰说,版画创作过程复杂,能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审美力和耐力。
“双减”政策落地后,为了让孩子放学后在学校“有兴趣、留得住”,南苑小学升级课后托管服务体系,丰富课后拓展服务,报名学版画的学生明显增多。周晓峰因此面临新的挑战:工作量变了,教学质量必须更优。
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双减”更像一道需要用心做好的加法题。
在“减法”和“加法”之间,一场教育生态的重构已全面到来。学校、家庭,甚至社会各界该如何协同促进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此,浦江正展开有益探索。
压“减”规范校外培训
“双减”,指的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为了做好“双减”工作,我县明确将全面提高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课后托管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列为“双减”主要任务。其中的课后托管服务,我县早在2014年已先行先试。考虑到乡镇学生家长上班较早,孩子被送到校门口后无人看管等问题,部分学校自发推行“晨管”服务。这些年,“晨管晚托”双服务既叫好又叫座。
如今,“双减”政策到来,我县的“晨管晚托”也进入优化升级阶段——如何扩大实施面?如何提高参与人数?如何丰富课后活动?如何进行制度完善?
在此之前,教育界要做的是,让更多孩子从校外培训机构回流校园,让学校成为育人主阵地。
和大多数城市一样,我县也有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上课。按照“双减”政策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应坚持从严治理,校外培训行为应全面规范。其中,“各县(市、区)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这一条,在浦江校外培训机构和家长中引发极大关注。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和规范,县教育局的做法是把好政策解读关,全面营造氛围;把好规范管理关,确保平稳过渡;把好机制创新关,优化教育生态。他们组织业务骨干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调研活动,主要从是否申请非营利性学科类机构继续办学、是否注销停办现有学科类机构、是否转型为非学科类机构办学三个方面了解机构下一步办学方向。同时,对实施“双减”政策可能出现的培训教师流动、在职教师有偿家教加剧、辅导机构转型、收费退费纠纷等问题进行超前预判,以免在“双减”政策推进落实中形成纠纷。
数据显示,“双减”实施前,全县有营利性学科类校外辅导培训机构113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300多家;“双减”实施后,这113家营利性学科类校外辅导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其中转为非营利性学科类机构36家,转型非学科类机构43家,停办34家。
“加”升学校教学质量
在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县教育局认识到,“双减”工作的根本在于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让教育实现多维提质升级。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校内,变化始于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学生才能拥有更多自主成长的空间。
南苑小学提出,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扎实进行“融课堂”教学改革,做到课前、课中、课后的融通。该校要求教师深度研究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学校则完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机制,让老师们多听、多学、多研究,从而丰盈自己的课堂。同时,建设人人有活动、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发展的教学课堂,并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和“再创造”。
县实验小学校长徐双莲认为,落实好“双减”工作,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关键在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让学生在学校里学足学好。
为此,该校开展“学科论坛”头脑风暴活动,每位老师从自己的专业出发,思考“双减”政策下如何轻松高效带班。老师们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积极探索、反思,总结出以日记为载体的“一举多得”计、以小队活动为契机的“倒转乾坤”计等聚焦管理、各具特色的“治班36计”。
岩头小学语文老师费林泉表示,“双减”客观上倒逼教师优化课堂教学。为此,他正提高精讲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之前需放到课后完成的作业。
变革的指挥棒是评价体系,我县各校正以“学评一致”为方向,优化教学模式。以南苑小学为例,着力改变“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单一评价,进行评价改革。该校将评价机制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推门听课、交流查看、同事互评、学生评价等多种形式,掌握并做好教师的过程性评价。针对学生则开发动态评价,多维度评价,实现多元评价,激发学生潜能。
县研训中心开展新学期提质增效谋划交流活动,明确“双减”的根本是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围绕教育生态的良好构建、教育教学的规范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推进等展开探讨和实践。
巧“减”学生作业负担
课堂教育质量提高了,学生课后作业自然相应减少。如在县实验小学,低年级段推行“无书包”措施。其中,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学生周一至周四做到“书包不回家”。
不仅如此,如何巧妙布置作业,也成为学校和老师们集中思考的问题。实验小学引导学生远离教辅,要求老师提高作业效能。他们通过对本班学生每一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彻底排摸,建立一生一档。针对易错题等进行归档整理,研究“决胜”教学的“法宝”,推出私人定制式的精编36题“作业纸”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做到轻负高效。
南苑小学副校长洪铮龙说,目前学校主要采取分层作业法,根据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因人而异布置合理的作业,合理控制学生作业总量。
县教育局要求各校加强作业布置的统筹管理,由班主任协调控制各学科作业比例及总量,教研组长审核质量,年级组长审核时长,最后以年级为单位报教导处备案,减少和控制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做到作业减量不减质。
“加”活课后拓展服务
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校外培训减少、作业压力减轻之后,用于自主学习、发展个性、健全体魄和人格的时间增加了。而在校内托管上,我县不少学校打造出内容丰富的课后托管服务新模式。
实验小学的课后托管课程表共分三个时段:基础服务、阳光活动、拓展服务。其中的拓展服务,周一、周三是大书写系列、大阅读系列,周二、周四是名师金课,周五很有意思,叫“小鬼有约”。
“小鬼有约”在强化孩子自主学习意识的前提下,提倡契约文化,让孩子自主约课,可以是“师生约、生生约、亲子约”,从而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共同体。
“双减”政策落地后,不少学校的拓展服务升级,需要更为雄厚的师资。有些学校通过加强内部培训,让老师“一师多能”,或考虑从社会上引进符合相关要求的师资。实验小学的“小鬼有约”,提供了别样的解决方案。
很多学校的课后拓展服务结合了特色校园文化,如南苑小学的版画、岩头小学的书法等。岩头小学临近“中国十大书画村”——礼张村,他们立足翰墨文化,将书画作为校级拓展课程,让孩子了解本土文化,锤炼意志、塑造品行。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县26所小学参加“晨管”的学生占28%,参加“晚托”的学生占98.5%;11所初中参加“晨管”的学生占86.3%,“晚托”学生达99.6%。
据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无论在实施面、参与人数、活动安排还是在制度完善上,浦江“晨管晚托”双服务以“双减”为契机,实现了全面升级。
值得关注的是,因课后托管模式升级需要,教师工作负担普遍加重,不少老师的下班时间比之前要晚半小时以上。尽管如此,他们仍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但也有一些小小的愿望,如学校能否安排晚餐、家长不要因为“双减”而减少对孩子的关注等。
不少教师表示,培育下一代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努力,孩子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了,但家长在体育锻炼、心理辅导、人格塑造等方面对孩子的引导作用和责任意识不能“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