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一场寒流席卷大江南北,冷空气带着冬的气息提早来到。新村乡稻米文化小镇里,却热气腾腾,二十几个妇女同志,开展了一场米食制作活动,她们将今年刚刚归仓的新米,做成一道道氤氲着清香的高颜值美食,大家聚在一起,共享丰收的喜悦。
小小团队聚起妇女能手
她们是来自新村乡妇联组织的志愿者团队“稻之语姐妹工坊”的成员,她们当中,大多是各村的留守妇女,平均年龄超过六十岁。2019年年底,为丰富农村妇女精神文化生活、帮扶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参与新村稻米文化小镇建设,新村乡妇联发起该活动,在全乡范围寻找喜爱米食文化的妇女同志。
俞春燕,是新村乡新国村妇联的负责人,她是第一个参与“稻之语姐妹工坊”的成员,如今也是该团队的核心人员之一。喜爱米食文化的俞春燕,常常自己动手,制作各式各样的米食小吃,俞春燕说:“崇明糕、圆子、印糕自不必说,是印在崇明人骨子里的情怀,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有条件再去开发制作更多更丰富的米食,给生活添点乐趣。”
前两年,村里假日学校需要为学生开设体验类课程,现任村党总支书记姜建美让俞春燕报名,谁也没想到,第一堂米食制作课程,就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一致欢迎,后来从崇明印糕、圆子,到各种花样松糕、板糕,俞春燕的米食课程在村里甚至乡里开始小有名气。加入“稻之语姐妹工坊”后,俞春燕经常为团队里姐妹授课,讲解各类米食制作技巧,大家学到了手艺,也在村里、乡里各类活动上“大显身手”,感受着快乐。
团队的另一位核心成员龚菊英,是新村乡后勤物业工作人员,她来到新村乡工作不久,就赶上“稻之语姐妹工坊”成立,乡党委政府和乡妇联这时也正在尝试开发更多的米食产品,龚菊英想到了新村乡景观廊道里随处可见的桂花。“最初,我用大米制作了一款桂花主题的饮品,后来根据四季变换和节日更替,增加了清凉夏日、缤纷秋日等多个不同主题。”龚菊英开发的这款饮品,制作起来并不轻松,一斤米十斤水,要用文火熬煮三个小时以上,然后过滤出碎烂的米渣,留下滑润适口的汤汁。
原味的米汤清甜细腻,散发着缕缕米香;加上桂花、红豆、芋圆、水果等佐料,就成了一道天然美味的甜品;还可以加上姜汁红糖,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里喝上一口,暖遍全身。据了解,这个米汤现在已经成了新村乡稻米文化活动中心的一款特色饮品,每逢中心开展活动,餐桌上总少不了它的身影,游客品尝后也是赞声不断。
甘甜米食传递无穷力量
“妇女能顶半边天”,农村妇女在农业生产发展、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她们在生产生活中却面临就业岗位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等困难。“稻之语姐妹工坊”团队中,除了几位核心成员,其他参与者几乎都是年龄较大的家庭妇女,他们的儿女大多在市区工作,老两口独自在岛上生活,虽然如今物质生活足够丰富,但她们还需要更多的精神文化生活。
“稻之语姐妹工坊”的成立,为这些农村妇女提供了一个平台,她们聚在这里学习美食制作,也结识了更多的朋友;她们一起开怀聊天,收获了充实舒畅的心情;她们和游客互动,也了解了更多外面的世界。
新浜村村民沈露敏是团队中的一员,今年六十五岁的她,平时在家里最多的时间是照顾身体不好的老伴,加入“稻之语姐妹工坊”后,每逢活动她必参加,而且在她脸上总能看见积极开怀的笑容。“开心呀,和大家在一起聊天做美食,就是很快乐,希望以后组织越来越多这样的活动。”沈露敏的愿望,也是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制作米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发扬了家乡的稻米文化。“稻之语姐妹工坊”在第十届中国花博会期间,研制了“花样”寿司、开发制作了花漾糕,将崇明的花卉结合进米食,成员们用自己的创意,为花博会送上了一份诚意的祝福;她们还将新村乡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创意米食制作结合,拍摄成视频短片,让更多人看到“美丽新村,幸福小镇”的魅力。
“稻之语姐妹工坊”还关注各村困难家庭,她们将亲手制作的各类米食,送到困难群众家里,让甘甜的食物,带着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浸润群众的心田。成员们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拉近了邻里之间的情感,感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稻米是新村乡的特色产品,妇女在生产生活中有‘半边天’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团队,丰富广大新村乡妇女同志的精神生活,让她们看到自己的能量,发挥她们参与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稻香、业兴、村美、民乐的精神面貌。”新村乡妇联负责人曹稔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