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感谢在电大这几年的学习经历,让我葡萄园的产出有了质的飞跃,不管是品相还是口感,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这是农民大学生程云飞每每提到他的葡萄园时,最由衷的感慨。
程云飞今年40岁,从2010年开始种植葡萄,在袁花镇有一个76亩的果蔬花卉种植园。刚开始几年,因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有限,葡萄的产量品质都不高,经济效益相对来说不太好,正一筹莫展的时候,得知电大海宁学院有园艺专业,便果断报了名。
事实上,像程云飞这样的农民大学生还有许多。近年来,电大海宁学院响应省农办号召,积极发挥学院“没有围墙的大学”开放教学品牌优势,整合师资队伍、技术队伍和教学资源,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以创新的线下授课和线上教学、实践基地教学三结合的方式,让学习上接云端、下接地头,切实提高农民大学生实践技能。
就拿程云飞来说,他从2016年9月报读专科园林技术专业,2019年毕业后继续报读了本科园艺专业。通过系统化学习,无论是土壤的改良、病虫害的防治还是植物对气候的适应性,程云飞都有了科学认识,并结合实践经验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葡萄园有了大的起色。
程云飞的提升离不开电大课程的三个关键词:线下授课、线上教学和实践落实。在线下授课环节,学院建立健全授课专家库,组建教学团队,聘请富有教学经验的专家因材施教,开展专题讲座,并提供个性化指导,面对面为学员传授最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
“园林技术、观光农业、村镇管理、乡镇企业管理等专业开设了20多门专业课程,为种养大户、返乡农民工、村镇管理人员、退伍军人等提供了农业技术运用、实用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分层次的专业指导。”电大海宁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线上教学环节,学院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优势,通过钉钉直播课请资深教授进行答疑解惑,通过点播视频课件使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同时,由班主任对网上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指导。“线上教学作为线下授课的延伸,解决了工学矛盾问题,帮助学员利用碎片化时间,优化学习手段,推动农民大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实现了‘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在实践环节环节,学院以“以用为本,强化生产实践技能训练”为原则,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苗圃大棚,由实践经验丰富的种养能手、行业专家手把手教授,结合从线上线下学到的理论知识,开展一系列实用有效的现场实践教学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地方农业人才充电的“加油站”,目前,电大海宁学院共建有三个实践教学基地,各专业每学期开展3次实践教学,从组培苗、炼苗、扦插技术到施肥、防病虫害,从农业推广到企业创建,为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培育新动能。
据统计,近5年来,海宁学院共培养800余名农民大学生扎根基层,用知识和实干助力乡村振兴。可以预见,在未来,科技之水将经教育之渠灌溉丰收之田。电大海宁学院将进一步探索农民大学生的培养模式,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教学、开展实践,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型人才,助推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