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开展以来,浒墅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好系列惠民实事,推动“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走实走深,努力把群众所思所需化为现实。
住房亮化 为特困人员排忧解难
“太感谢你们了!经过装修改造,现在房子既干净又亮堂,住着比以前舒坦多了!”家住吴公村的特困人员彭福泉望着眼前被改造一新的房屋激动万分,拉着工作人员的手一遍遍地说着感谢。”为切实改善居住环境,增强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今年10月起,吴公村对辖区4户特困人员开展住房亮化改造工程,让困难群众实现了从“忧居”到“优居”的转变。
今年64岁的彭福泉老人至今未婚,独自居住在一间老旧平房里。吴公村经过前期排摸了解到,原来的房屋年久失修、家具陈旧,存在透风漏水、门窗朽坏等问题,给老人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经过现场勘查,吴公村联合施工单位为老人制定了完善的改造方案并迅速安排人员进场,先后进行扣板吊顶、门窗改造、墙面粉刷、浇筑水泥地坪等施工项目。经过一周的改造,彭老伯的旧房子焕然一新:屋内窗明几净、干净整洁,原本发黑发霉的墙面被粉刷一新,同时还加装了崭新的空调和抽水马桶,大大改善了他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住房亮化工程既是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的一个缩影,“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开展以来,吴公村立足于村情实际,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加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车位改造 办好百姓“关键小事”
“现在进楼道门,再也不用在电瓶车中穿行而过了!”“以前楼道口拥挤的外卖车如今都有序停放了,小区变得更加整洁清爽了!”对停车位充分“检验”后,几位社区居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原来,金庭社区近日完成了新浒花园四区非机动车停车位的改造。此次改造也是金庭社区组织下的“善议庭”红色议事平台又一惠民成果。
新浒花园四区共有26幢房屋、59个楼道、1141户居民,非机动车约为800余辆,小区停车位无法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一到晚上,很多电瓶车直接停放在楼道口,给居民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解决非机动车乱停放治理难题,社区充分了解情况后提交给了“善议庭”议事平台,通过“集中议”的方式由党委带领议事,邀请物业公司、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志愿者等“小区规划师”共商共议。最终,完成非机动车车位改造32处,新增非机动停车位300余个。
今年以来,金庭社区践行“两在两同”聚焦居民“关键小事”,充分利用“善议庭”、有事好商量等议事平台,通过“随时议、集中议、上门议”工作机制重点收集居民最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落实居民诉求,在车位改造、大门路面修缮等10余个民生问题上取得明显成效。
送餐上门 解决社区老人“吃饭难”
“奶奶,开开门,我们送饭来咯!”中午11:30分,浒墅人家社区“三色堇”送餐骑士来到辖区空巢老人家中送午餐。打开饭盒,被小心翼翼包裹好的饭菜还冒着腾腾的热气,老人见此感动得热泪盈眶。为解决因年龄较大、行动不便,无法前往日间照料中心老人的用餐问题,浒墅人家社区经过议事协商成立了一支由10名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组成的“三色堇”骑士志愿队,担负起每天给辖区老人取餐送餐的任务。
今年93周岁的周爱仙,是社区里的一名孤寡老人。在一次意外中,她不幸摔伤了脚。由于侄女常住上海,周阿姨身边几乎无人照料。年纪大加之行走不方便,到乐居中心日间照料取饭成了她的一个大问题。了解情况后,社区“三色堇”志愿队第一时间建立微信群进行分工排班,两人一组每天为周阿姨取餐送餐。
“我年纪大了,也没有子女,但有社区和志愿者长期以来的照顾、帮助,让我心里特别温暖。她们就和我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我爱护我,让我一点都不觉得孤单。”提及社区的暖心之举,周爱仙动情地说道。
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关系到居家养老的幸福指数,浒墅人家社区从困扰社区老年人的“吃饭难”破题,把服务做到老年人的心坎里。同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乐居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以“乐活老人”品牌为抓手,做好“同心同行”和“孝老爱心”两大项目,让辖区老年居民享受到更精准、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
“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是一项长期重大任务,浒墅关将继续坚持民生导向,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打造“一流国家级经开区”夯实基层治理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