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的产量就不错,这批蟹个头大、量也多!”近日,在崇明区陈家镇裕安光伏电站的光伏板下,大闸蟹爬了上来,迎来丰收。
螃蟹喜凉怕热,一块块在池塘上方架起的光伏电板成了蟹塘的天然“空调”。每天,这些光伏设备在水上吸收光热,将之转化成电能。水下,则是一只只大闸蟹正自由生长。这种“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运行方式,能给池塘物理降温,给水下的螃蟹、龙虾和鱼营造舒适的生长环境。
这是陈家镇的“渔光互补”项目,位于陈家镇镇区北部的裕安养殖场内,占地近3400亩。项目通过利用原有鱼塘资源,在鱼塘上方进行光伏发电,下方水域进行渔业养殖,构建“渔光互补”的能源经济系统,打造集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休闲渔业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这是“十三五”期间上海市新能源发电占比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志性工程,也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渔光互补”示范工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次重要实践。
基地负责人朱振华介绍,今年投放的鱼、虾、蟹长势均良好,如南美对虾,每年可养殖两季,前不久已全部售罄,每亩收益可达1万元。目前虾类已销售一空,鱼类再等15天左右也将开始捕捞。整个项目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形成“板上可发电、板下可养鱼”,实现“鱼、电、环保”三丰收。
基地内,147个标准化鱼塘被一块块深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整齐覆盖。其中,单独设立的净化鱼塘具备净化、循环系统,可形成生态养殖。光伏组件对阳光的遮挡可大幅抑制藻类生长,有利于防治水污染,还能减少水体蒸发、节约水资源。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于去年11月29日成功并网发电,第十届中国花博会期间,为园区提供了超千万度绿色电能。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发电1.2亿度。“原先设计年发电量是1.18亿度,现在未满一年已超额完成。按照目前趋势,年发电量可达1.4亿度。这与崇明的好环境密不可分:地处北亚热带的崇明空气洁净、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间超过2600小时,是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的理想之地。”朱振华介绍,未来项目方还将继续进行民宿、有机果园、田园综合体等建设,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
此外,崇明也在布局第二个“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上海华电崇明绿华44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示范项目。该项目自去年年底开始建设,今年可建成。该项目建于绿华镇华星村渔业养殖场的水面上,占地1263亩,安装峰值功率为445Wp(watts peak,峰瓦,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组件或方阵额定最大输出功率)的单晶硅光伏组件近2万片、450Wp的单晶硅光伏组件近8万片。这些“渔光互补”项目不仅对环境有益,还能优化能源结构,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供给更多绿色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