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教学专题研讨会召开,200多位教研员、教师骨干汇集一堂,聚焦加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等重点,深入推进“轻负担高质量”教育教学改革。
这样的大型研讨会,自今年9月起已举办多次。“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杭州坚决扛起“重要窗口”头雁风采的责任担当,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主动作为,全面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打造全方位学后服务,全面提升学生、家长的幸福感、获得感。
两个月下来,一组数字很好地说明了当前杭州“双减”实施的深度与广度:全市82.9%的小学生、87.8%的初中生参加放学后托管和晚自习服务,义务教育段课后服务实现学校、学段、有需求的学生三个“全覆盖”;教育部“双减”监测平台“学生和家长对校内减负提质满意度”调查显示,全市97.79%的中小学生、97.94%的家长表示满意。
实行“一校一策” 让学后托管更有温度
推进“作业改革” 让学生学习轻负高质
课后服务,杭州起步较早。从2018年开始,学后托管就从小学段开始试点,为今年在义务教育段全面铺开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些年,课后服务也在不断升级,从一开始基础托管,再升级到X拓展性项目体验,今年的“双减”,也把“1+X”作为全市课后服务总模式。
课后服务如何让学生开心又充实?每所学校动足脑筋,杭州鼓励“一校一策”,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很多学校把时间进行了智慧化块状分割,让学生和家长根据需要自由组合。如文新小学,实行“X·Y·Z”组合随心配。“Z”是“作业托管”,正常放学后提供40分钟的课后作业辅导。“这一段结束,部分学生回家,部分学生继续报后面平行的两个班。”校长傅盈说,有人选“Y”延时托管,有阅读、体锻等内容;有人选“X”兴趣托管,有科创、体竞、美艺三大类29个项目。胜利小学的托管服务,前一小时统一为基础看护,让学生把家庭作业做完,学生可以选择离校或继续托管,后一小时实行“X”社团活动。
课后服务要实现高标准,X项目的质量是关键。为了拓宽学校X项目资源渠道,市教育局与团市委联合印发指导意见,实现课程共享、师资共享、场地共享。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少年宫已与24所中小学校合作,共计开设拓展性课程197门,参加学生11486人次。同时,经学校批准的中小学教师和符合条件的青少年宫教师可以“走出去”“请进来”,实现一专多能、优势互补。此外,还全面实现学校和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红色景点、研学基地等社会场地共享。
为学生减负,作业管理上也要做到精准把控。市教育局专门出台方案,通过举办作业评价改革研讨会、小学作业管理研讨会、公办初中作业设计比赛等形式,切实提高作业的管理水平,解决部分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如西湖区,升级区域“作业资源库”和“名师在线”平台,探索覆盖作业布置、完成、巩固、辅导多功能一站式“智慧作业”项目,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作业设计与指导,目前试点学校15所、使用师生数达3000余人,试点学校新学期作业量整体减少约1/4,学生作业正确率提升至5%左右,师生满意率达88.6%。
升级“护校安园” 为学后服务“疏堵”
办好“关键小事” 让美好教育成色更足
9月新学年开始不久,滨江区滨和小学周边就多了8条公交线路。“双减”实施后,该校1900名学生中,有一大半参与了学后托管,孩子的放学接送和校园周边的交通拥堵成了一大问题。“区教育局和交警大队很贴心,根据学校情况,利用杭州公交‘求知专线’设计了8条线路,用于放学时间接送。”校长余化龙说。
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杭州通过多部门齐抓共管、共建共治,为落实“双减”保驾护航,将“护校安园”落到实处。其中,“双减”专班专门设置课后服务组,各部门明确保障课后服务期间校园周边安全和交通管理疏导相关职责,交警、教育部门借助大数据治理,全面排摸学校、学生、接送家长、上放学时间、接送方式、接送路线OD点、周边道路资源等基础数据,分析拥堵成因。公交集团精准优化公交站点、调整时间、开通专线,目前已开通600多条“求知专线”、14条线路实施延时服务,满足学生乘车需求。学校组织老师、家委会代表、志愿者参与“疏堵”行动,全市超过90%的学校根据需求设置“爱心志愿者护学岗”,每天参与护学人数超过1万人次。
在“双减”落地过程中,杭州努力关注每个细节。针对孩子在校时间变长容易饿肚子的问题,萧山区每天下午为全体小学生免费提供点心,细心呵护孩子成长。针对课后服务全面开展后教师工作时间和压力大幅度增加,各地积极探索出台了多项关心关爱教师的举措。如淳安县,为参加课后服务教师推出“温情套餐”,实行“弹性坐班”温情制度,还为老师配置“教师驿站”温馨空间等。
“双减工作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是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大事。市教育局将协同全市各部门凝聚共识、系统治理、上下协同、提前部署,积极稳妥地把这项工作落实到位,交出让群众满意的答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