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去杠杆、严监管的市场环境下,资产管理行业进入休整期,期货公司资管也不例外。特别是各类资管新规的出台以及资管行业竞争的加剧,要求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加快转型。
事实上,早在2016年《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后,期货公司资管就进入了业务调整和转型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突出衍生品对冲特色、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等成为行业共识。
期货资管业务继续萎缩
处于休整期的期货公司资管,今年以来业务规模继续萎缩,业务收入下滑明显,这进一步倒逼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加快转型。
中基协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证券公司资管业务、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合计24.11万亿元,其中,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1655亿元,与去年年底相比,萎缩超过20%。
另据中期协统计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总收入3.33亿元,同比减少20%;净利润6412万元,同比减少42%。
今年上半年,在16家挂牌新三板的期货公司中,有4家公司资管业务收入同比下滑。以永安期货和海通期货为例,上半年资管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减少51%和74%。
不过,也有一些挂牌新三板的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上半年,迈科期货资管业务收入超过800万元;海航期货资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近40%,截至6月30日,资管业务规模为17.95亿元;长江期货资管规模和产品数量均有较大增长,资管业务收入566.39万元,同比增长近180%。创元期货、渤海期货的资管业务也有较大幅度增长。
回归本源、突出特色是正道
“在各类资管新规的引导下,通道业务和结构性资管产品规模的减少导致期货公司资管规模下降。同时,为适应资管新规的要求,期货公司纷纷调整产品结构和展业方式,使得资管业务开展比较缓慢。”谈起今年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开展情况,瑞达期货副总经理徐志谋对期货日报记者说,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各方面的监管要求都在提高,“比如对资管产品初始规模、募集方式的要求,对期货公司募资能力是个考验”。
徐志谋告诉记者,为达到资管业务在运营层面的监管要求,期货公司需要增加或维持一定的投资经理、投研人员数量,增加了资管业务的短期成本开支。不过,这对于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长期发展,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有助于推动期货公司自主管理能力提升。
近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细则(下称新资管细则)发布实施。据了解,新资管细则虽然适当放宽了展业条件,但仍需具备符合条件的高级管理人员和3名以上投资经理,同时需要有投资研究部门,专职从事投研的人员不少于3人。
对于新资管细则,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将促进统一资管监管标准,鼓励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管业务去通道、发挥优势和特色,回归本源。
南华期货资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2016年资管新规出台前,期货公司资管以通道业务为主,主动管理能力普遍偏弱。资管新规出台后,通道业务受到极大限制,期货公司资管规模大幅萎缩,客观上要求期货公司提高主动管理能力,回归本源。
期货日报记者采访多家期货公司发现,近两年,大多数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投资领域逐渐回归期货市场。以往以通道业务为主的期货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缩减通道业务规模,逐步向主动管理转变。以主动管理为主的期货公司,则进一步细分客户需求,针对机构客户、产业客户和个人客户的不同特点,寻求资管业务创新发展。
“瑞达期货正在积极发掘与市场的新结合点,将原来以CTA策略为主的资管产品体系逐渐丰富起来。”徐志谋说,“现在我们在研发产品时会更加注重客户的风险和收益偏好,同时细分产品体系,既要设计投资期货市场全品种的产品,也会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市场形势,设计针对某一板块的产品。”
据记者了解,另有一些期货公司结合自身的风险管理业务优势,深耕期货品种产业链。国内某券商系期货公司资管部人士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他们公司计划推出涵盖场外期权投资标的的资管产品,“我们的客户大多是产业客户,通过与风险管理公司合作,研发固定收益加场外期权的资管产品,为产业客户提供创新型的套保工具”。
近日,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商业银行通过设立理财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会对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带来多大冲击?
在徐志谋看来,虽然银行在客户、资金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对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冲击不大,甚至可能会推动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加快转型。“资管业务特色不鲜明的期货公司,其资管业务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徐志谋说。
徐志谋进一步表示,现在许多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都有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以此来降低系统性风险,商品市场能容纳多元化策略,包括期权、对冲等,是其他投资标的所不具备的,“在与机构客户接触的过程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们对商品市场的关注度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