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审判经验少,难免有些不知所措。”每当问起年轻法官初次工作的场景,他们的脸上都会露出一丝羞涩。
近3年来,区人民法院新入额员额法官占5%,转岗人员占2.6%,新进青年干警占10.7%,青年干警比例逐年升高。作为法院“新生代”,青年干警虽然具有较强的法律理论功底,但缺乏一定的审判工作经验和实务技巧。
量身定制
今年1月,区人民法院出台《青年干警实务导师制暂行办法》,聘请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资深业务骨干,担任司法业务实务导师,对3年内新进干警、新入额审判条线员额法官以及当年转岗人员,进行审执业务指导。
首批聘任的3名实务导师,分别来自调研团队、民商事审判团队和刑事审判团队,聘期两年。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指导对象特点,该院为青年干警“量身定制”三类导师,有针对性地制定指导方案。
“今后,我院将不断扩充‘导师库’,充分发挥审判执行业务骨干的作用,提高青年干警业务能力,提升审执工作质效,建设一支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院干部队伍。”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言传身教
为充分发挥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实务导师制采用“1+1”与“1+N”相结合的模式,导师与年轻干警结对,全程跟班作业指导,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学、思、践、悟,让青年干警在边学边干中提高综合素质和实务技能。
“法官如医生,当做良师诤友。”在“五四”青年座谈会上,王军宇导师作为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20余年的资深法官,分享了自己的办案体悟。“通过参与合议庭审理,向年轻干警现场演示庭审与调解技巧,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庭审技能;对于裁判文书的签发方式进行改革,我经常与年轻法官面对面进行文书修改,对于文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用讨论的方式与他们进行沟通和分析。”传授青年干警审判实务经验,王军宇自有一套独到的教学“秘籍”。
转岗到民二庭仅数月的青年干警解旭烨,就是王军宇导师结对的学生。“王军宇法官对我的帮助和影响非常大,遇到问题他都会耐心教我们,他就像我们身边的‘活字典’。”跟着王军宇学习调解技巧、裁判文书撰写、法律适用等方面的经验和技巧,解旭烨在新岗位上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
该院通过举办调研沙龙、学术研讨等,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日常工作中,导师们答疑解惑、倾囊相授,通过谈心谈话、分享体悟,让学员们受益匪浅。
后期,该院实务导师负责对指导对象进行年度考核,从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工作态度、沟通能力等方面全方位考量。而今,青年干警在导师们的帮助下迅速成长,自信从容地适应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