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7月底,省定任务涉及连云港市128项,有效实施率达95%,国务院前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率超过80%;形成制度创新成果91项。获批以来,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年均增长56.5%;外贸进出口总额264.3亿元,年均增长103.5%。片区企业数超10500家,较获批前增加8.4倍……这是连云港自贸片区获批建设两年交出的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两年来,作为连云港自贸片区的主力板块,连云港开发区立足自身特色,深化改革探索,开展先行先试,坚持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在高端产业集聚、平台载体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领域均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效。
主导产业加快集聚,先进制造业不断蓬勃发展。开发区一直坚持优先发展新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具备雄厚产业基础及现实和潜在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在国家级经开区和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的叠加优势下,推动产业深入联动发展……将自贸试验区医药企业享受的投资贸易便利化政策拓展到联动创新发展区;启动建设“中华材料港”,积极申报国家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依托省级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等载体,加快完善风电装备产业链。
截至目前,全区培育形成了全国最强医药创新基地、全国最大碳纤维生产基地、亚洲最大风电装备生产基地“三峰并立”的产业优势。2020年,先进制造业实现产值占全部产值的78.6%,较“十二五”末提高15.1个百分点。
位于自贸片区内的中华药港,经过两年来如火如荼的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不断刷新着现实模样。据介绍,一期公共服务平台已投用;二期高端化学药物制剂产业园标准厂房和公用设施主体施工已完成,部分载体已具备项目入驻条件;三期商务服务区的中央厨房、人才公寓、生活广场、运动中心等已开工建设,其中,中央厨房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即将投用。
中华药港在“三区叠加”优势下加速落地,医药研发、生产、商务及公共技术服务等各类项目在加快集聚,一条从孵化、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也在逐步形成。目前,中华药港已集聚医药产业上下游企业64家。其中,江苏省抗肿瘤及心血管类原料药产业创新中心、和晨药业、医诺云检等项目已入驻运营。此外,各类优势产业资源也在集聚。花果山医学科学中心挂牌运营,省药品审评苏北分中心等正在积极推进。
两年来,企业主体最大的感受就是自贸区内的营商环境越来越人性化了。为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连云港开发区率先开展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推行“证照联办”,19种证照、25个审批事项“多证合一”,启动“一业一证”改革试点,简化涉企经营许可事项2900余项,实现审批“1220”再提速。创新推行建设工程项目“拿地即开工”、集成办税综合服务等举措,让入驻园区的企业享受多区叠加的政策优惠,持续降低项目投资制度性交易成本。截至8月底,市开发区区块累计新设企业3818家,其中外资企业33家。
开发区还在自贸试验区内通过完善难题会办、集中交办和上门帮办等机制,打造“墙外事包办、墙内事帮办”服务品牌,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同时,以“三百”劳动竞赛为主抓手,挂图作战、加压推进,对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项目落实一企一策、跟进推动,最快速度抢进度、出形象。慧智新材料、联瑞新型功能性材料等11个项目正进行试生产;中复连众复合材料产业园、科建PVDF中空纤维膜组件及水处理设备生产等1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奥特莱斯商业街区、天马智谷互联网产业园等5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下一步,连云港开发区将以获批两周年为新的起点,进一步聚焦制度创新、聚焦开放功能、聚焦精准服务、聚焦一流标准,推动改革向“深水区”迈进,为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新港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