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新成路街道的赛那德数字技术公司完成3000万元的A轮融资。资金到位后,公司将加大3D视觉引导机械手无序抓取、拆箱机器人等产品的开发、量产。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全国机器视觉在智能物流分拣领域应用、市场占有率第二的“小象”企业。
很难想象这家细分领域排名第二的企业,几年前不过是一家员工只有10人、销售额不到10万元的小微企业。从“蚂蚁”成长为“小象”的秘诀是什么?企业创始人、CEO李华娓娓道来。
运用科技寻找“生机”。赛那德成立之初只有10名员工,从事机械自动化代加工,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员工既是产品的研发员,也是产品的推销员。大家跑遍大江南北,从各大网站中寻找客户。后来,李华和员工们危中寻机,把目标锁定在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算法和机器运动控制上,通过机器视觉深度学习、图像处理算法、条码识别等技术,研发称重读码体积测量系统。
5个人的研发小组,吃在车间,住在车间,硬是用了8个月时间,完成了3000多次测试,终于成功将机器视觉算法和图片数据信息对接到了客户端,研发出了全国首套DWS设备。该设备经过连续4天的高峰承压测试,完成了28万件包裹的称重扫码体积测量、数据信息采集和上传。操作速度比人工提高了7-8倍,人力成本降低了80%,读码准确率达到99.9%。赛那德“一战成名”,小微企业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菜鸟裹裹、圆通、海康威视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始成为公司的客户。
降低成本是研发关键。产品开发之初,当时国内物流称重都是靠人工进行,要花费物流公司70%以上的人工,且称重误差大。只要有一套称重读码体积测量系统,就能实现智能化扫码称重,国外已有了类似技术,一套设备价格在100万元左右,让不少国内企业望而却步。赛那德瞄准了这一商机,把国外的扫描设备换成了国产照相设备,一下子降低了一半成本。
依靠价格优势,赛那德的机器视觉设备系统出货万台,获得了国内市场的高度认可,成为京东、菜鸟等头部企业的供应商,远销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智利、新加坡等国。
创新是企业生存法宝。“一项产品一旦成熟就会面临被复制甚至被赶超,企业发展要像永动机一样追求创新。”此次3000万元融资,公司将用于研发推出高速分拣、蜘蛛手、拆箱机器人等产品。
“我们不盲目开发产品,而是形成产品梯队,成熟一个量产一个。”李华说,“非常感谢新成路街道,为我们这样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了许多帮助。我们相信‘蚂蚁’企业可以赶上时代步伐,去撼动那些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