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围绕“新时代‘绿色环保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路径”“多元德国元素在城市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两个议题,中德嘉宾各抒己见,在观点对碰中激荡思维,共同探究产业、城市的发展路径。
■“环保”与“降成本”兼得,是否有解?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人们追求更加环保的发展方式,追求更加便捷智能的生产方式,“环保产业”“智能制造”的热度持续增强。
增加环保投入,常常意味着生产成本的提升,是否有一种可能,让企业既实现了环保生产,又能够节约生产成本?中国隐形冠军研究学者、暨南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邓地的提问值得深思。
事实上,答案是肯定的。KMA环保设备公司总经理Rolf Kurtsiefer举例说明,工业生产的废气排放,完全可以重新利用,既避免了排放污染,又能降低能源成本。他说,中国的纺织行业发达,纺织厂里机械设备在工作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废气,这些废气的温度很高,完全可以通过回收装置实现再利用。
解决污染方法有很多种,技术更新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比如新能源汽车是否真正环保是很多人争论的话题。西工大电气工程系助理教授王晓璨介绍,从一辆车的整体生命周期来计算,电动汽车在减少污染方面完胜传统燃油车。人们所诟病的电池问题,现在很多专家正在进行研究,未来也将可以实现回收利用。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部分传统行业经营业绩出现了下滑,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在谈到这一问题时,HSL汽车照明机电一体化公司总裁Josip Kovacevic表示:“产业升级必然导致整个行业的起伏与波动,但实际上,行业中真正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那部分是一直在成长的。”
■产业升级势在必行,但需形成合力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环保问题,德国也曾经历过。如今清澈秀美的莱茵河,曾被人表述为,“有如被6万多种不同化学药物调制的鸡尾酒”。德国的环保经验值得借鉴。
“德国有很多环保政策,基本原则是谁污染谁处理。”德国家族企业协会区域主席Helmut Beck介绍,德国使用的很多能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但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德国政府会开展环保审查,并发放相应的补助。
在邓地看来,发展环保产业是对过去生产的包袱的“还债”,而智能制造,则是面向未来的新的开创。与会嘉宾也认为,精益制造、劳动力红利拐点出现,推进机器换人、提升智能制造普及率呼之欲出。大体而论,当下的转型升级至少包括这两方面。
然而,无论是推进环保,还是发展智造,都需要凝聚各方合力。
在绿色环保、智能制造的发展潮流中,德国家族企业协会十分重视从协会角度,为德国制造业家族企业提供发展方向的指引。“我们会从政府优惠政策、企业领导培训方面,对企业在升级过程中予以帮助。”Helmut Beck表示,企业领导层更要有相关意识,做好对市场发展方向的判断。
赫尔曼·西蒙教授认为,当前,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等是行业发展大趋势,但要真正实现绿色环保、智能制造,消费者要树立环保理念,共同推动潮流发展。
■“太仓实践”受肯定,合作有空间
产业升级也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不懈追求,这在产业园区表现得格外明显。
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红星介绍了高新区以“一特三提升”为指引,加快产业升级的情况。高新区围绕汽车核心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构建了良好的产业生态,按照“三提升”要求,建立了工业企业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评价体系,有力推动了产业升级、开放创新发展。
对此,国家开发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黎维彬认为,太仓高新区的发展,正是融合了德国发展的经验,特别注重产业环保。
无论是环保产业,还是智造变革,德国经济发展的另一秘诀就是人才。而一个地方要吸引大量人才,又与城市的能级和魅力有关,太仓的城市建设也获得了与会嘉宾的肯定。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按照“现代田园城”的建设目标,学习借鉴德国城市建设理念,努力打造既有现代城市功能、又有优美田园风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打造了太仓独特的城市魅力。太仓希望以良好的区位优势、精致的城市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吸引人才创新创业。
很多嘉宾表示,城市建设除了基础设施、外在形态外,还涉及人文、交通、服务等各领域。这也是城市吸引人才的内在要素。德亚经济圈协会副主席Ralph Wintermantel表示,协会负责工程建筑相关指导,致力推动绿色经济、绿色城市,数字化经济与数字化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希望与太仓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中德工程联合团体,把德国相关技术转移到太仓,也从太仓学到很多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