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9月23日下午,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大会,进一步对标先进、明确方向、找准差距、立行立改,动员全区上下以超常规的认识、举措、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园区“二次创业”“二次振兴”。市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潘学元作讲话。会议由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朱柏兴主持。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扬州经开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并将作为园区“二次创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围绕企业干”,先后开展了“三重”挂包、“四上”走访,密切了与企业的联系,开设了企业家微信群、“办不成事”局长热线,实施了重大项目预审机制,优化了审批流程,实现了“五证同发”“拿地即开工”,出台完善了培大育强、人才新政等各类政策,评选表彰了优秀企业家,给高层次人才发放了“英才卡”,营商环境“高地”和“磁场”已初步形成。
潘学元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金、项目等往往都是“择木而栖”。营商环境一流,要素才更容易汇聚,产业才更容易集群,经济才更有韧性。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当前,全国各地都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决定经开区发展高度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工作在园区、生活在园区的企业家和老百姓对园区的感知温度。营商环境的优势和特点要体现在干部的精气神上、体现在改革的力度上、体现在服务的热度上,最终体现在市场主体的满意度上。
我们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从企业的视角,感同身受企业的困难和问题,自觉主动地“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围绕企业干”;要真心替企业着想、热心为企业服务、用心为企业保驾护航,让企业办事更省心、发展更顺心、经营更安心,让经开区真正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现代治理的“样板”。
潘学元要求,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城市环境方面大改善,修订完善园区全域规划,全面提升园区的功能配套服务;建设企业家公园、产业工人服务中心,分层分级建立企业家沙龙,每年都要评选、表彰、奖励一批优秀企业家,进一步在全区营造尊企重企的氛围。
在行政效能方面再提速,继续深化并联审批,创新开展“容缺受理”审批新模式,编制并公布“容缺受理”事项和材料清单,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预审制度,加大“多证合一”“多评合一”“多方案合审”“多图联审”应用力度,全面落实“一事通办”改革,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窗口运行模式。
在政策供给方面更解渴,抓好政策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建立政策落实跟踪机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一步简化政策兑现程序,打造最诚信的园区。
在法律保障方面敢亮剑,加大法律对企业的保护力度,加快建立部门“随机联查”制度,持续加大涉企“微腐败”治理,严肃开展政府失信违诺、司法执法环境、不作为乱作为、公职人员勾结“黑中介”等专项治理活动,坚决落实“不诉不查”的规定。
在能力作风方面强保障,努力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加强窗口人员、审批部门中层、基层人员的培训,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各单位各部门要从主要领导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变,以干部作风转变带动营商环境转变。
潘学元强调,要以滚石上山的拼劲韧劲干劲狠抓落实落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事关全局、事关未来长远发展。每个人都是“当事者”,没有“局外人”。每一个机关部门都是代表经开区营商环境的“一扇窗”,每一位公务人员都是“好地方、事好办”政务服务品牌的“代言人”。全区上下要高度重视,所有部门要倾情投入,党员干部要作出表率,人人自觉参与、上下形成合力,加快推动营商环境实现大提升。
朱柏兴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抓方向、建机制,做好营商环境的加法,“部署+担当”“小组+专班”“监督+考核”“宣传+引导”,真正“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要抓落实、优服务,做好营商环境的减法,减流程环节、减企业负担、减涉企积案。要抓保障、提效能,做好营商环境的乘法,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围绕企业转”的思路,切实解决好土地、资金、人才、科技等制约发展的各类因素,引导催化企业产生乘数效应。要抓作风、挑重担,做好营商环境的除法,消除堵点痛点、消除懈怠心理、消除问题隐患,营造亲商、爱商、安商、惠商的浓厚氛围,打造扬州“好地方、事好办”政务服务品牌的新高地,为推动经开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为了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经开区正式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五年行动纲要》,在城市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瞄准“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总目标,打出了一套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
会上,各部门单位递交了《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责任状》;为20名来自区内企业、市级机关及驻区机构相关负责人发放了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聘书;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