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曲阳赤二居民区的老人们,又有了新盼头:一个镶嵌在小区里的食堂不久后即将迎客。这意味着,老人们不用跑到小区外面的市民驿站,就可以解决吃饭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初,曲阳新村是上海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以社区理念规划、公建配套完善的大型居住新村。2006年,曲阳路街道曾提出打造“15分钟生活文化圈”的概念。当年,曲阳社区文化中心建成。2008年,这里建立全市第一个市民驿站。随着时代变迁,曲阳社区不仅房屋渐渐老旧,老年人口比例也达38.4%。面对一个个新的商品房小区,曲阳社区想办法让已有的“15分钟生活文化圈”精细升级。
62岁的刘萍很忙。9月10日上午,她去曲阳社区第二市民驿站做完免费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中午吃好饭,下午继续参加两小时手工活动。之前几天,她也辗转于曲阳的4个市民驿站,参加各种手工活动、集市、心理咨询讲座。
作为一个手工爱好者,刘萍的状态可以用乐此不疲来形容。“我手机里有好几个群,驿站里有任何活动,群里都会通知。只要是手工活动,我都参加。”刘萍说,“编织、画图、种花各种手工,做好还能带回家。现在家里放着我的很多作品。”刘萍能去各个驿站参加活动,关键是离家近。她告诉记者,自己住在玉田新村,基本上骑车去每个驿站都不会超过15分钟。
除了参加各类活动,刘萍家里有小修小补的需求,还会去“社区服务集市”。这是曲阳路街道为弥补社区服务盲区,通过整合企业单位、志愿者等社区资源,聚焦居民最需求的项目,以传统集市的形式,在24个居民区轮转,把服务配送到“最后一公里”。如今她盼望着驿站延伸点进小区。“离我最近的是玉四延伸点,走过去只要几分钟。”
今后在曲阳社区,类似这样的市民驿站延伸点有4处。基本都是利用居委会楼下的零星房屋资源,充实市民驿站功能,解决好社区“一老一小”托养问题,打造成更开放、温馨、自主、融合的“小区会客厅”。比如,在赤一居民区延伸点嵌入就业服务站和辅具租赁点,为失业青年、失能老人群体提供针对性服务;赤二延伸点将打造为“家门口的大食堂”,解决周边居民三餐问题;密二延伸点打造为“老少同乐馆”,有儿童乐园、老年舞蹈室、烘焙室,配送科学育儿项目、手作活动、传统文化进社区等活动;玉四延伸点将打造为“居民大讲堂”,集合侨之家、青春俱乐部等。
曲阳社区规划当初是十分超前的。曲阳新村建立之初,就建有三级公建配套体系:第一级是地区商业、文化、行政中心(现曲阳家乐福地区),包括商场、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旅馆、医院、街道办事处等,服务半径400米,服务人群7至8万人,整个地区1个;第二级是小区商业中心(原知青菜场及周边区域),包括菜场、综合百货商店、餐厅,服务半径200米,服务人群1.2至1.5万人,每个小区1个;第三级是里委服务中心(现居委会),包括点心店、烟杂店、里委服务站等居民开门七件事的服务,服务半径100米,服务人群3至4千人,每个小区3个。
在曲阳社区,一些烟杂店、理发店、点心店,因为不符合市场需求而关闭或改造。这次的一些市民驿站延伸点,就是在这些小店原来的位置改建的。经过多年发展,曲阳社区周边医院、商场、交通配套完备,建成4个市民驿站和4个市民驿站延伸点。更值得期待的是,曲阳路街道正与同济大学合作,打造“沉浸式”未来社区会客厅。以“上外—曲阳—同济”1.3公里连线为核心带,将菜场、市民驿站、居委服务站、党建阵地、社区生态花园、壁画艺术街角、曲苑、长浜生态走廊、百年东(西)体育会路、家乐福生活集市、赤一新村网球场等散落在社区内的生活服务资源连珠成串,形成城市“未来社区会客厅”总体布局。依托周围高校资源,努力让更多年轻人融入老小区,将生活、工作、学习和社区治理交汇,形成全人群互动的社区交互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