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白墙黑瓦的美丽庭院、一面面展示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文化墙、一条条规划有序的绿化带……漫步在昆山高新区各个村落,处处都能看到宜人风景,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在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昆山高新区立足实际、积极作为,持续发扬“红榜精神”、凝聚“示范合力”、坚持创新突破,形成“争优、示范、突破”的人居环境提升新局面。昆山高新区先后获评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示范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集体等;两次获评昆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榜区镇”;燕桥浜村、泾河村、新乐村获评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示范村。截至目前,全区共获得昆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榜村”26个、“进步奖”3个,为乡村振兴再添一抹亮丽色彩。
转变观念,从“局外人”变“主人翁”
道路干净整洁、村内绿树成荫、房屋错落有致……穿行在泾河村泾河花园小区,不由得被身边景色所吸引。77岁村民黄泉宝闲暇之余经常在自家院里的石榴树下修剪花草,说起过往,他感慨万千:“以前小区环境差、卫生脏,虽然叫泾河花园,但离花园差远了。经过一系列整治,现在的泾河村面貌已经焕然一新,‘脏乱差’变成了‘洁净美’。”
从农村村民转变为现代化小区居民的过程并不容易,刚搬进小区时,部分泾河村村民把一些生活陋习也带了进来,不仅乱搭建乱堆放,还有村民把绿化带当成自家菜园种菜。“站在当时的泾河花园,只能45度角朝上看,一旦平视或俯视就会看到满园杂物。”泾河村党委书记费建忠形象地说。
“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文化人’是关键。”昆山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姚兰说。为此,高新区加大“红榜精神”宣传力度,让广大村民真切感受到高新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归零”心态与“攻坚”决心,凝聚人居环境整治合力。为让村民转变观念,泾河村用传统文化涵养乡村底蕴,融入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教育,加强对朱柏庐《朱子家训》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学习教育和理解实践,镇村两级发力,不断向村民灌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理念,取得了巨大成效。2020年泾河村获评“中国村庄2020特色村”,成为江苏省唯一获此称号的村庄。
创新模式,从“要我做”变“我要做”
每到周末,泾河村不少学生都会来到泾河学堂,聆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讲授的国学课。“孩子的学费我们是用积分来支付的。”一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
在泾河村,积分不仅可以兑换泾河学堂书法、绘画、国学等课程,还可以兑换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为了加强村庄管理,提高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泾河村出台《村民诚信积分管理细则》,具体包含人居环境、垃圾分类、出租房管理、民主法治等八类加分项和扣分项,并实行“每周一测评,每月一登记,每季一兑换,每年一公示”。“诚信行为建设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可以促进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费建忠说。
以数据驱动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为乡村治理插上“智慧之翅”。高新区新乐村打造了全市首家村民诚信积分大数据平台。该平台设置了村民个人“诚信积分账户”,记录村民诚信行为,并将积分记录在“乐民卡”内。村民可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书籍等。
今年以来,高新区在聚焦开展乡村建设活动、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积极构建“积分制”工作方法,首创智慧积分模式,深入推动村民诚信积分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积分制+N”管理模式,引导村民从 “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打通了乡村治理“神经末梢”,助力农村人居环境再提升。
毗邻共建,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因为环境差,昆山高新区大渔村从2019年起连续两年被列入昆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黑榜村”。“村民积极性不高,无法形成整治合力,我们村干部内心也十分着急。”大渔村党委书记陈忠平说。
昆山高新区江浦村在农房翻建中面临人居环境整治难题。为了形成融合发展、示范带动效应,高新区启动了渔湾邻村片区毗邻共建项目,在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镇三村”示范格局基础上,积极推进北部相邻的泾河村、大渔村、江浦村三村,围绕村容村貌提升、“美丽庭院”创建、体制机制健全等关键点,全方位开展毗邻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景观提升、移风易俗、民主法治、安全治理等方面实现抱团发展。
大渔村从泾河村取到了“真经”,并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整治后的大渔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今年被评为“红榜”行政村,下辖两个自然村全部获评“红榜”自然村。“接下来,我们要在‘红榜’基础上提高再提高,争创苏州市人居环境示范村。”陈忠平坚定地表示。江浦村环境同样得到改善,今年也被评为“红榜村”。“积极与相邻兄弟村共同打造渔湾邻村片区,让江浦村的环境不断向‘清秀美’蜕变,更深层次提升村民对宜居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江浦村党支部书记戴雪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