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9月9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介绍了《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关情况。
会上透露,2020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7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965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25%,顺利完成“十三五”目标。“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奋力迈进的关键阶段。
《规划》明确:以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为主线,到2025年,产业基础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端产业重点领域从国际“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协同长三角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为打造成为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高端制造业增长极和全球卓越制造基地打下坚实基础。展望2035年,实现更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优势明显增强,“上海制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名片,基本建成高端制造业增长极和全球卓越制造基地。
吴清介绍,《规划》从经济密度、创新浓度、品牌显示度、数字化转型等4个维度,提出了18项具体指标。在发展重点上,则提出构建“3+6”的新型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要加快落实三个“上海方案”,协同长三角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三大先导产业实现规模倍增。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在会上明确了“3”和“6”的关系:“3”是“6”的子领域和先行领域,三大先导产业是将六大重点产业中承担国家战略、体现高端引领功能的细分领域,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数据显示,2020年三大先导产业已经达到万亿规模,今年上半年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
发布会上透露,根据本市产业地图,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布局。在“一极”战略引领中,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全市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增长极,对全市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达到1/3以上。
《规划》也为未来五年上海制造业的发展明确了重点目标、主要方向和任务举措。吴清表示,“十四五”时期,上海将进一步强化制造业发展保障,加强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和企业服务,加大各类要素资源支撑,着力实现“五好五不缺”,即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好应用不缺场景,好创意不缺人才,好团队不缺资源,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再建设5-10家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和市级创新中心;围绕大飞机、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等具有基础优势的重点领域,促进集群集聚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并强化项目投资牵引,建设100个以上产业能级高、产业链带动性强、社会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工业投资规模累计达到8500亿元左右。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葛平在会上透露,今年上半年,上海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余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0%以上。针对初创期企业贷款难度比较大的问题,上海将在发挥股权投资尤其是风险投资作用上下功夫。葛平表示,“未来还将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推出符合先进制造业需求的保险产品,持续推进‘三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保险、专利综合保险等科技类保险产品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