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以开放、创新、改革的思维创造性地做好财政工作,1至7月,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66.9亿元,增长23.9%,总量和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3、4位。全市财政支出完成284.9亿元,其中民生支出240.7亿元,民生支出占比达84.5%。
广开源,全力抓收入增收。积极发挥财政在培财源、挖潜力、稳增收上的引领作用,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源跟踪分析,加强涉税信息共享和对比,切实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强化非税收入收缴管理,聚焦非税收入合理、有序入库,全力做大收入总量盘子,稳步提高税占比,增强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1到7月,全市地方税收完成96.2亿元,增长15.3%;非税收入完成70.7亿元,增长37.7%,8个县(市、区)财政收入增幅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善节流,群力控财政支出。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强化收支运行监管,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继续实行只减不增,2021年全市“三公经费”支出预算安排1.9亿元,同比减少1.9个百分点。加大结余资金收回和结转资金消化力度,盘活存量资金27.7亿元。在预算安排上,优先安排“三保”支出,坚决不留缺口,1到7月,全市“三保”支出118亿元,强化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财政职责。
重保障,致力增民生福祉。安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0.7亿元,用于防疫物资购置、核酸检测以及疫苗接种等。投入资金45.1亿元,夯实就业、社会救助、养老等社会保障基础。深入实施33项民生工程,已到位资金100.56亿元,拨付96.6亿元,拨付率96%。全市教育支出42.9亿元,新增公办幼儿园35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5所。
强绩效,大力推预算管理。加大预算绩效评价力度,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项目支出全面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范畴,2021年,市本级78个预算部门全部纳入绩效目标管理范围,涉及金额60.3亿元。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构建“制度+技术”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