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寒暑假回家,感觉都会不一样。”在外地上大学、家住东海县城驻地牛山街道“城中村”的张洁日前接受采访时颇有感触。她感慨,外出读书这3年,是家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3年,也是身边环境和老百姓文明程度变化特别大的3年。“有大城市的样子,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文明。”
城市之美,美在外在的环境“容颜”,也美在内在的“心灵”。东海文化底蕴深厚,有厚重的红色历史、有独特的水晶元素、有先进的重大典型,这些享誉全省全国的文化符号,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杆,也是东海城市文明形象及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塑造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张洁口中的变化,正是越来越多的东海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的切身感受。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就是为了群众幸福、城市进步、推动发展。”东海县委书记宋波强调,“可以说,创建达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补齐发展短板、优化城市环境的过程,就是我们为民办实事的过程,就是我们建设‘强富美高’幸福东海的过程。”
基于这一理念,早在2018年,东海县委、县政府在蝉联四届省级文明城市之后,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去年,东海开展了决战决胜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十大专项行动。今年1月份,东海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今年以来,我们还开展了以居民小区、农贸市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乡镇创建和建制村创建等为主要内容的六大提升行动,确保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东海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其兵说,“未来3年,东海在硬件方面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文明城市创建不是党委政府的“独角戏”,而是一场干群同心的“大合唱”。“除了人财物投入,我们还要广泛发动群众,着力把市民对幸福家园和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转化为创建活动的巨大动力,形成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生动局面。”东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芳介绍。对此,东海县畅通群众参与渠道,保障群众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组织开展网络直播问政,直面工作短板,直面犀利提问,直面群众监督,起到了“以问促改”的效果。发布文明城市创建“红黑榜”,9家单位被纳入红榜,5家单位被纳入黑榜。
文明城市源于文明市民,最能展现城市文明的是良好的市民素养。眼下,东海县正在实施文明风尚引领工程,以多种方式力促市民素养提升。充分弘扬主流价值,普及《东海县市民文明养成30条》等文明礼仪规范,开展“我们的节日”“文明实践在晶都”等主题活动。“下一步,东海县将继续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更加突出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为民办实事,努力创建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陈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