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船舶制造 > 文字新闻
中国船舶集团总部落“沪”,一盘大棋?
发布时间:2021-08-27  来源:国际船舶网  

  随着中国船舶集团完成重组即将落“沪”,上海这座中国船舶工业的发源地和中国造船业的重镇又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在这里,让中国造船业从最大变得最强,一场从中国制造的大戏开始徐徐拉开帷幕。

  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船舶集团总部将在今年迁往上海,目前中国船舶集团正在对接上海市政府,探讨搬迁总部的细节。

  8月24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船舶集团将加大在沪发展力度,加快在沪产业布局调整,大力推进船海创新资源在沪集聚发展,努力提升船海装备产业发展能级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助力上海城市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高端装备制造是上海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之一,中国船舶集团是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引领力量。希望以此次协议签署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用好战略平台,拓宽合作领域,共同做大做强船舶海工装备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欢迎中国船舶集团在沪布局更多重大项目和创新业务,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更好拓展国内外业务。上海将全力为企业在沪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携手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船舶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凡培指出,上海是全国唯一一个集船舶海工研发、制造、验证试验和港机建造的城市。他表示,中国船舶集团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依托上海在吸引人才、配置资源、推动全产业链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加大在沪发展力度,加快在沪产业布局调整,大力推进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LNG)船、深潜装备等高端产业和创新资源在沪集聚发展,努力提升船海装备产业发展能级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同时,持续推进深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深度参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助力上海城市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船舶集团:两船重组目标“做大更要做强做优”

  国务院国资委8月25日召开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工作媒体通气会。

  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通气会上表示,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重组是应对国际造船业整体产能过剩,提升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积极举措,对国际造船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翁杰明表示,“两船”重组整合了行业优势资源,舰船研发制造进展大大加快,企业经营效益大幅提升。重组后的新集团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居世界造船集团第一,企业市场地位更加稳固、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他特别强调,“重组不是为了做大,而是为了做强做优”。下一步央企结构调整和重组,将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军民融合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作为出发点、着力点,通过战略性重组着力解决企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关键技术“卡脖子”、核心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中国船舶集团副总经理钱建平透露,两船重组境内外反垄断审查工作全面完成,两船重组各项工作进入到实质性操作阶段。

  钱建平介绍,中国船舶已经推进实施了集团总部机构改革,船海服务业和智库咨询机构专业化重组整合,地区公司区域化整合实体化改革,新组建重大工程管理中心、未来发展研究中心和装备保障中心等重要改革事项,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后续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重组、科技创新体系重塑、上市公司整合融合等深层次改革工作,以改革激发活力、挖掘潜力、增强动力,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船舶制定了2045年前“三步走”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防务产业、船海产业、科技应用产业、船海服务业四大产业方向,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发展目标。重组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国产航母、战略核潜艇、两栖登陆舰、新型驱逐舰、奋斗者号载人潜器等一批国之重器顺利研制交付。

  2019年11月26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重组而成的中国船舶集团正式挂牌成立。今年7月,“南北船”旗下中国船舶、中船科技、中船应急、中船防务、中国重工等9家上市公司发布的控股股东股权无偿划转公告称,中国船舶集团将成为公司的间接或直接控股股东。这意味着合并后的资产划转和整合将进入实质性阶段。

  今年3月,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在《国资报告》杂志上发文称,集团正在加强战略引领,完善运营管控,优化军工体系,增强协同合力,切实发挥重组效应。

  雷凡培提出,到2025年,中国船舶集团目标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有力支撑海军实现战略转型。到2035年,中国船舶集团将基本成为世界一流船舶集团,新一代海军武器装备供给保障能力将全面建成;到2045年,中国船舶集团将为建设世界一流海军提供一流装备,成为全球船舶行业领军者。

  最新资料显示,中国船舶集团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06家,资产总额8733.8亿元,员工34.7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今年上半年,中国船舶集团新接合同金额、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9%、18.2%、32.8%和34.4%。

  上海:响应国家战略聚焦高端船舶和海工装备

  今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巩固船舶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推进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舶和深海油气生产平台等研发应用。

  此前,《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

  7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简称上海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打造100项重大短板装备,聚焦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领域,加快首台(套)突破;聚焦大型邮轮等特色产业链,形成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技术和产品。

  而早在三年前,国家就已经计划将上海打造成为未来中国智能船舶的 “最强大脑”,再次引领中国造船业。

  2018年4月11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在上海组织召开智能船舶专题交流推进会。要求上海积极推动我国智能船舶快速发展。同时,上海船舶工业需充分发挥研发技术实力,承担智能船舶重大项目,积极提供服务保障,助力全国智能船舶发展。

  而上海雄厚的造船业基础和实力企业为上海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

  上海在船舶海工装备领域的研发制造能力毫无疑问是中国最强的。据国际船舶网了解,中国船舶集团在上海及华东地区拥有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船厂包括: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科研机构包括: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等;配套企业包括:中船工业成套物流有限公司、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中船动力(集团)沪东重机有限公司中船动力(集团)中船动力镇江有限公司、中船动力(集团)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等。

  从高等院校来看,上海有两所高校院系。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另外,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拥有国内最强的建造能力,在大型LNG船、支线型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液化气船、钻井平台、大型铺管船、全回转起重船和十二缆物探船等高端产品连续获得突破性发展。

  上海是中国船舶工业的发源地和现代造船业的重要基地,曾经创造出了许多辉煌。新的国家战略显然再一次给上海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而中国船舶集团的“加盟”更为上海造船业和中国造船业的升级提供的强大的力量。

上一条:5G应用全面爆发尚待终端突破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