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是全国低碳日。近年来,合肥市全面部署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任务,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强力支撑。“十三五”以来,合肥市节能成效显著,能效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下一步,合肥市还将全面加强节能降耗,开展碳峰值管理和碳中和发展研究,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5年下降三成
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先行者,江汽集团2021年上半年汽车累计销售28.5万辆,同比增长36.1%了。除了大力推广绿色智能制造技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家公司一直在实践中构建循环经济、建设绿色企业,尤其在光伏应用方面表现抢眼。
江汽集团以轿车分公司为光伏发电试点单位,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年发电量约1980万千瓦时,每年节约费用约740余万元。公司还在新港项目投入7500万元,新建光伏系统,项目25年总发电量可达36660万度,每年可为电网节约标准煤约4914.45吨。
过去5年,安庆分公司、山东分公司、铸造公司、发动机基地、新港基地、轿车基地、蔚来基地等,共节约节能量35454吨标煤,减少碳排放量267708吨。江汽集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们仍在寻求向基地停车场车棚光伏覆盖、相关基地二期拓展光伏同步到位等方向努力。”
江汽集团的节能工作,是合肥市工业发展节能的一个缩影。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15年累计下降29.50%,超额完成下降18%的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9.77%,增加值年均增速9.43%,呈快速增长态势。通过培育壮大高效节能产品生产企业、节能服务公司、第三方服务机构,共95户节能环保生产企业和103家节能服务公司列入省“五个一百”推介目录。
接下来,合肥市还将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加快建设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加大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力度,实施重要领域和重点行业综合能效提升改造。
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竣工面积占比超八成
当前,建筑业已经成为合肥市支柱优势产业。建筑节能也理所应当地成为合肥开展节能的一个突破口。在这方面,合肥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2020年末,绿色建筑竣工面积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83.5%。
2017年,合肥市成功申报国家级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在去年底前,全市完成了157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任务。同时,合肥市还将节能改造与老旧小区改造相结合,在“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屋面保温157.52万平方米,更新设置节能路灯16773盏、节能楼道灯74536盏。
2020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竣工面积为1366万平方米,占新建民用建筑竣工面积比例达到79%;累计开工装配式建筑近170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率近50%,全市新增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个、产业园区1个,新增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0个。
下一步,合肥市将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推动商贸流通行业节能降耗。
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超43.8%
作为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合肥市对外交通、对内交通给大家的日常出行带来极大便利。近年来,合肥市持续开展道路运输行业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推广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热再生技术以及水泥路面碎石化等节能减排技术,推进“公转铁”“公转水”运输方式转变。
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全市铁路运量274.7万吨,较2018年铁路货运增量142.9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的27万吨增长目标,水运货运量较2015年增长了73.34%,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31.62%。在合肥市主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43.8%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近三年来,新购置公交车辆全部为纯电动车辆。同时,合肥市还在货运企业、网络预约车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购置新能源公交车。如今,在合肥市市区,出门乘坐公交车,乘客们体验到的大多是“以电为食”的纯电动车。手机下单叫网约车,迎面而来也有不少是“以气为食”的车辆。
去年合肥单位GDP能耗低于全省和全国
2020年,合肥市单位GDP能耗仅为0.2913吨标准煤/万元,分别只有全省、全国的2/3、1/2(2020年全省单耗是0.43吨标准煤/万元、全国是0.55吨标准煤/万元),接近杭州的0.29吨标准煤/万元,优于上海的0.31吨标准煤/万元。
“十三五”期间,全市单耗累计下降19.15%,超额完成省定下降17%的目标任务,以能源消费年均3.2%的增速,支撑了全市GDP年均7.7%的增速,并以约占全省1/6的能耗,贡献了全省1/4的GDP和1/4的财政收入,用较低的能耗保障了经济中高速增长和民生福祉持续改善。